第4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第3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第3版

三、生物膜的基本特征 (一)膜的流动性 1、膜脂的流动性 1.1膜脂的运动方式(p87) 1)侧向扩散 基本运动方式 2)旋转运动 3)翻转运动 4)摆动 1.2 影响膜流动性的因素 1)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膜本身的组成成分 遗传因子 环境的理化因素(如温度、离子强度、药物、pH等) (1)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不饱和程度越高,膜脂的流动性越大。 (2)脂肪酸链的长度,链越短膜脂的流动性越大。 (3)在动物细胞中,胆固醇对膜的流动性起重要的双向调节作用。 (4)卵磷脂/鞘磷脂的比值大,流动性增加,因为后者的黏度大。 (5)温度对膜脂的运动有明显的影响。 2、膜蛋白的运动性 荧光漂白和细胞融合技术证明膜蛋白存在运动性。 荧光抗体免疫标记实验 成斑现象(patching)或成帽现象(capping) 影响膜蛋白运动的因素 1、内在蛋白聚集形成复合物。 2、内在蛋白与周围成分(外在蛋白、细胞骨架、膜脂分子等)相互作用形成偶联蛋白。 3、受周围膜脂性质和相态的制约。 (二)膜的不对称性(p93) 1、膜脂的不对称性 同一种脂分子在膜的脂双层中呈不均匀分布。 糖脂为完全不对称分布 2、膜蛋白的不对称性 每种膜蛋白在细胞膜上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分布的区域性。 3、膜不对称的生物学意义 (三)细胞质膜的基本功能 第四章 细胞质膜 (plasma membrane) 细胞质膜: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 生物膜(biomembrane):细胞内的膜系统与细胞质膜统成为生物膜。 一、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p83) 双分子片层结构模型 1935年DavsonDanielli 三明治夹心模型 单位膜模型 1959年J.D Robertson “两暗夹一明” 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1972年S.J. Singer G.Nicolson根据免疫荧光技术和冰冻蚀刻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 特点:1、 流动性 2、 不对称性 补充:板块镶嵌模型和液晶态模型 相变:在特性凝固点时,单一磷脂形成的人工脂双层可从液态变化到晶态(凝胶态),这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相变。此时的温度称为相变温度。 分相:不同磷脂的相变温度不同,在某一温度时,有的为晶态,有的为液晶态。处于不同状态的磷脂分子分别聚集,形成相的分离。 脂筏(lipid raft)模型 1997 年美国Simons提出的,它们在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质膜都有分布,是一种脂质微区结构。 一般大小为50-300nm,是生物膜不被去垢剂所溶解的部分,处于液晶相与凝胶相之间的liquid-ordered phase。 脂筏的组分 脂类 主要含胆固醇和鞘脂,包括鞘磷脂和鞘糖脂 2. 蛋白质 大多与信号转导有关( 如G 蛋白,一些受体,腺苷酸环化酶等等),脂筏与细胞内信息传递功能密切有关。 脂筏的功能 1、信号转导; 2、跨细胞运输; 3、胞外毒素、细菌以及病毒的内吞; 4、胆固醇的运送; 5、 维持胞内Ca2+的稳态平衡。 脂筏与疾病的关系 与恶性肿瘤,心血管病以及肌肉萎缩等有关。如微囊素3 主要在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细胞中表达, 如果微囊素3 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一种肌肉萎缩病的形成。 二、膜的化学组成 (一)膜脂 (p85) 均为双亲性分子(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糖脂三种类型。 1、磷脂 (1)甘油磷脂 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乙醇胺(PE) 生物膜的骨架 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信号分子 (2)鞘磷脂 脑和神经细胞膜中最丰富,植物细胞和原核细胞中没有。 2、胆固醇和中性脂类 双相调节作用 相变温度以上时,增加膜的稳定性; 相变温度以下时,提高膜的流动性。 3、糖脂 外在膜蛋白 内在膜蛋白 分布 膜的内、外表面 嵌入脂双层、为跨膜蛋白 理化性质 水溶性 双亲性分子 与膜结合程度 不牢固、易提纯 牢固、不易分离 与膜结合方式 离子键或其他较弱的键 复杂 (二)膜蛋白(p88) 脂锚定蛋白 (三) 膜蛋白与膜脂的结合方式(p90) 1、膜蛋白以α螺旋单次或多次跨膜 2、β筒(β-barrel)跨膜 3、形成大的蛋白复合物跨膜 4、通过共价结合的脂类基团 棕榈酸结合蛋白、豆蔻酸结合蛋白、异戊二烯结合蛋白、糖脂结合蛋白 5、通过与膜蛋白非共价的相互作用 跨膜蛋白质(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 ) 在膜的两边都有结构域存在的蛋白质。 共同特点:至少存在一个跨膜区域,包括一个含有21~26个疏水氨基酸的α螺旋。 约占细胞中蛋白质的1/4-1/3。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