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学基础总论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物学基础总论2

第二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药物效应动力学 简称药动学,它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及其作用机理的一门科学。它重点研究药物 的生化和生理效应及其机理以及药物剂量与 效应之间的关系。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基本作用与药理效应 治疗作用:凡是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防治作用 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甚至给病人带来痛苦的反应 补充: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药物的构效关系: 多数药物是通过化学反应而引起药理效应的。药理作用的特异性取决于化学反应的专一性。构效关系是药物作用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 指在一定范围内同一药物的剂量(或浓度)增加或减少时药物效应也相应增加或减少,简称量效关系。 1、剂量: 剂量:药物的用量 无效剂量:剂量过小不产生效应的剂量 阈剂量:剂量增加到效应开始出现,也称为最小有效剂量 有效剂量:剂量增加,效应也随之增加,达到疗效而又不引起毒性的剂量,又称为治疗量 中毒量:超过有效剂量并能引起毒性反应的量 致死量:剂量增加,因中毒而引起死亡的量 2、剂量-反应曲线: 量反应: 药物的效应可以用数或量分级表示者,称作量反应,如心率、血压等。量反应的量效关系曲线是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以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后可获得长尾型S型曲线;如将剂量或浓度改对数剂量或对数浓度表示,则成对称型的S型曲线。 质反应:药物的药理效应以阳性或阴性(全或无)表示者,称为质反应,如生存或死亡、惊厥或不惊厥。质反应的量效曲线以反应出现的频数为纵坐标,以剂量为横坐标作图,可呈常态分布曲线。如纵坐标改成累加阳性频数或百分率,则反应的量效曲线为长尾型S型曲线,如改用对数剂量表示,则曲线呈对称的S型。 三 、药物的作用机制 1、理化条件的改变:如抗酸药 2、参与或干扰细胞物质的代谢过程:各种补充疗法如维生素 ;抗代谢药,如抗癌药6-巯基嘌呤 3、影响生理物质的转运:如噻嗪类利尿药 4、对酶的影响:如新斯的明 5、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 :如维拉帕米 6、影响免疫功能:如左旋咪唑 7、改变生理递质的释放或激素的分泌:如麻黄碱 8、作用于受体:如阿托品 药物与受体 受体研究的由来: 1878年,阿托品及匹罗卡品对猫唾液腺的相互拮抗作用; 1905年,箭毒拮抗烟碱时观察到直接刺激肌肉仍能引起收缩。人们发现这些药物既不作用于神经,也不作用于腺体和肌肉,而是作用于体内的特殊物质—“接受物质”(receptive substance)。 1913年,设想化疗药物和病原体相互作用,如同“锁与钥”的关系,并提出了受体(receptor)这一名词。 1933年、1937年,在研究乙酰胆碱时发现,乙酰胆碱发生作用时,其分子只能覆盖心肌细胞面积的0.016%,这是对受体学说的有力支持,“ receptor”一词才得以的应用和推广。 70年代,利用蛇毒神经毒从电鳐电器官中分离出了乙酰胆碱受体,证实了受体的存在 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已经能将许多受体自细胞溶脱、纯化、分子克隆化、DNA编码、确定氨基酸序列及受体构型,测定功能区段及重组入细胞膜并阐明其分子作用机理。 受体的概念 受体:是指存在于细胞膜上、胞浆内、细胞核上的大分子蛋白质,是能选择性的与某些化学物质相结合,能识别和传递信息、引起效应的细胞成份。 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并引起特定的生理效应(兴奋或抑制)。分为1、细胞膜受体 2、细胞浆受体。 受体的特性 高度立体特异性:受体分子能准确地识别其配体及化学结构类似的药物。 受体和配体具有高度亲和力:受体分子只占细胞极微小的一部分;极其微量的药物(10-9-10-12mol/L),就可观察到生理效应。 饱和性:受体的数目有限,在药物作用上反映为最大效应和竞争性拮抗作用。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1、激动药:为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2、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本身不产生作用,但可拮抗激动药的效应,对受体而言又称为阻断药。 药物作用: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 药物的效应:药物作用所引起机体生理生化的继发性改变,也称为药理效应。 药物的效应,实际上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功能的提高称作为兴奋、亢进;功能的降低称作为抑制、麻痹。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在适当的剂量下,只对某一种组织或器官发生作用,而对其它组织或器官几乎不发生作用 。 对因治疗:用药的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治本)。如抗生素杀灭体内的致病微生物。补充体内营养或代谢物质不足的称为补充治疗,也可以纠正发病原因,但引起缺乏症的原发病灶并未去除,因此严格说来与对因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