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对唐朝对外交通的影响.docxVIP

“安史之乱”对唐朝对外交通的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史之乱”对唐朝对外交通的影响

论文标题:“安史之乱”对唐朝对外交通的影响 论文作者 王平 论文关键词 ,论文来源 黔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论文单位 都匀,点击次数 116,论文页数 77-80,87页1996年1996月 HYPERLINK 论文免费下载 /paper_134177431/   (西南师大历史系研究生,重庆630715 王平)   摘要 本文从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论述了“安史之乱”和唐朝对江南的开发,对中唐以后对外交通的影响,即“海上丝路”的繁荣,陆上交通衰退。   关键词 安史之乱 中西交通    *             *             *      @①原字趼去开加俞    @①原字门内加者    @③原字礻加氏 755~763年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对这一事件的研究???如果仅限于它对唐朝本身的影响是不够的。8世纪时的唐朝,是世界上的大帝国。 “被完全不同文化、语言、组织制度与生活方式的民族围绕着。”〔1〕因此, 作为世界性大帝国的唐王朝,它发生的任何重大变化都会导致其与世界其它国家关系的变化,本文拟就“安史之乱”引起的中唐以后对外交通的变化,以及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作一些分析。       一   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唐王朝的影响是深刻的。 这种影响所导致的对外交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陆路交通衰退   安史之乱前,唐代的陆路交通非常繁荣,“丝绸之路”进入“黄金时期”。《新唐书·地理志》据贾耽著作,指出从边州通四夷之道,其中陆路有五条:一是营州入安东道,二是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三是中受降城入回鹘道,四是安西入西域道,五是安南通天竺道。西突厥降服于唐后,唐控制了河中地区的许多城邦、吐火罗与阿富汗以前受制于突厥之地,远至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西边地区,并深入至帕米尔及小勃律。自此,中西商路盛极一时,史载“伊吾之右,波斯以东,商旅相继,职贡不绝”。〔2〕在安史之乱前,东西陆路交通极为兴盛。   ???而,到安史之乱后,这种繁荣的交通衰落下来。由于吐蕃、回纥侵占了原属唐政府管辖的西、北一些地区,导致中西陆路受阻,来往其间的商旅泠落下来。到这时,一度兴盛的陆上丝路衰退,而海上交通却发展起来。     2.海上交通,尤其是南海交通迅速发展起来,并最终超过了陆路交通   安史之乱前,唐代的海路交通也有所发展,但总的说来不及陆上交通繁荣。   海路交通历史悠久。继汉之后,东西方许多国家都通过海上与南方政权发生关系。三国时吴派朱应、康泰出使南海诸国。南朝时,与南海诸国往来更加密切,《梁书·诸夷传》载:海南诸国“自梁革运,其奉止朔,修贡职,航海发至,yú@①yú于前代矣。”其时,东南亚、 印度以及斯里兰卡等许多国家,都与南朝进行朝贡贸易。而日本“自魏至于齐、梁与中国相通。”〔3〕自晋安帝义熙九年(公元413年)至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的近九十年间,日本共遣使15次, “多从南道浮海入贡及通互市之类”。隋时,与南海诸国往来更多,曾派遣常骏,王君政由南海郡(今广州)出发,由海上出使赤土(今马来半岛南部)。〔4〕而日本仅仅从600—614年的15年间, 就派出大规摸的遣隋使团达15次之多。唐代??期,中日交往盛况空前,日本遣唐使团来华规模更大、次数更多、影响更大。630~894年间,日本遣唐使前后19次到达唐朝。当时,中日交往主要是通过海上交通进行的。即使如此,当时的陆上交通仍然超过海上交通,而与南海以西各国的海上交往却是较少的。   安史之乱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变。在陆上交通衰退的同时,海上交通尤其是南海交通却迅速发展起来,并在8 世纪中叶后超过了陆路交通。   继8世纪初日本改变原来沿朝鲜半岛渡黄海的航线后, 又开辟了“南线”,即从博多出发、抵平户或值嘉岛(即“五岛列岛”)后,待顺风一气横渡中国海,直向长江口岸或杭州湾附近,在楚州(今淮安)、扬州、明州等处登陆。较之以前的航线,南线航程大大缩短,长江中下游成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门户。   南海交通此时却空前繁荣起来。广州通海夷航线,有大幅度的扩展,远可达非洲沿岸,全程大约1万公里,航行大约需要3个多月。印度、波斯、大食商人从海路来唐,唐的商人和僧人亦从南海出发去外国贸易或求法求经。当时航行南海的船舶,有中国舶、波斯舶(即大食舶)、婆罗门舶(天竺舶)、狮子舶(斯里兰卡舶)、昆仑舶(南海舶),足见当时南海交通的繁盛。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南海诸国纷纷来唐交好。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骠国王摩罗思那遣其子悉利移因南诏量泽来唐通好,并进骠国乐,乐工三十五人,凡十二曲,乐曲皆演佛教经论词意。唐德宗赠与悉利移以试太仆卿的官衔,表示对骠国王室的友好(史见《旧唐书·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