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子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进展.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倍子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进展

五倍子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进展   五倍子(Galla chinensis)是我国的森林特产物,目前已报道的有十多种,商品五倍子有角倍类、肚倍类、倍花类。2005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列出了常见的角倍和肚倍两种。各种五倍子均为不同的瘿绵蚜(pemphigidae)的一些蚜虫在其寄主植物漆树科( anacardiaceae)盐肤木属(rhus)的盐肤(Rhus chinensis Mill)、青麸杨(Rhus potaninii Maxim)、红麸杨(Rhus punjabensis var·sinica Rehd·et Wils)或其他树上不同的特定部位形成的虫瘿。形成虫瘿的各种瘿绵蚜科的蚜虫的头部触角均为五节,因此人们形象地称此类虫瘿为五倍子。 1 药材鉴别 目前药材五倍子主要使用产量较大的角倍和肚倍加工炮制而成,一般通过观察其性状进行鉴别。角倍:呈菱形,常有瘤状凸起和不规则角状分枝,大小不一,表面有灰白色滑软的细毛绒,壁较薄。肚倍: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表面灰色或浅棕色。两者均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角质状,有光泽,内壁平滑,粘附有蚜虫尸体和蚜虫排泄物。气特异,味涩。二者均以个大,完整,不碎,色灰褐者,无枝梗者为佳。加工炮制一般方法为取原药,拣净(文火干炒片刻,杀死内部蚜虫),敲开剔去内壁杂质备用。 2 生物学成因与分布 2·1 生物学成因 各种五倍子的生物学成因具有相似性,仅在寄主、蚜虫等方面有所区别,以角倍为例,它是由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在其寄主植物盐肤木叶总轴的翅叶上形成的虫瘿。当早春盐肤木萌发幼芽时,角倍蚜虫的春季迁移蚜便在叶芽上产生有性的雌雄无翅蚜虫,经交配后产生无翅雌虫为干母。干母侵入树的幼嫩组,逐步形成多角的虫瘿。干母成瘿期间,旺盛地单性生殖,在虫瘿中产生许多幼虫,于9~10月间逐渐形成有翅的成虫为秋季迁移蚜。虫瘿爆裂后秋季迁移蚜便从中飞出,到其冬寄主茶盏苔或及其同属植物上,分泌蜡质包围整个虫体,形成白色的球状茧而越冬。至第二年春天,越冬幼蚜在茧内成长为有翅成虫即春季迁移蚜,又飞到盐肤木上进行繁殖,持续上述过程,从而形成循环1,2。 2·2 分布情况 五倍子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山区和丘陵,在我国主产区集中在贵州、四川、湖北、湖南、陕西、云南等六省,这些省的五倍子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此外,湖南、河南、甘肃、广东、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山西等地亦产。以角倍的产量为大,肚倍的质量为佳。商品五倍子中角倍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产量约占全国五倍子总产量的75%,肚倍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产量约占总产量的20%,倍花类分布比较分散,产量约占总产量的5%3。 3 化学成分研究 五倍子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鞣质,我国药典上收载的五倍子鞣质,称为鞣(tannic acid),又叫单宁酸。因五倍子盛产于我国,国际上又将五倍子鞣质称为中国鞣质(Chinese gal-lotannin),它是倍酰葡萄糖的混合物,即葡萄糖上的羟基与没食子酸所形成的酯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属水解类鞣质。五倍子的鞣质含量很高,最高可达70%以上。1994年林余霖等测定了7种五倍子中单宁酸的含量,角倍49·01%,肚倍为64·75%,圆角倍为60·75%,其他几种均在40%左右4。五倍子鞣质的化学成分许多还存在异构体,由于测定手段等因素的限制,其结构的研究经过了数十年的时间仍在继续进行。 4 药理作用研究 4·1 毒性研究 五倍子毒性研究表明小鼠腹腔注射100%五倍子煎剂0·25 mL,均于12 h内死亡,减少为1/10量时则未见异常。豚鼠口服20g·kg-1,未见异常,皮下注射后发生局部腐烂、坏死,动物表现不安、行动迟缓、精神萎靡、不思饮食、呼吸急促,24h后死亡。五倍子鞣酸进入机体后几乎完全被分解为梧酸与焦梧酸,极大量则可引起灶性肝细胞坏死。 4·2 抗菌作用 近两年文献报道对五倍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抗微生物的作用。李仲兴等采用新的中药抑菌实验方法对五倍子提取物进行100株溶血葡萄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表明五倍子提取物10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力。岳晓红等采用人外周血分离培养的单核细胞,以25μg·mL-1内毒素作为刺激因子,观察五倍子水提取物对单核细胞CD14表达改变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细胞膜表面CD14的表达,结果:五倍子水提取物能够减少牙龈卟啉菌内毒素诱导人单核细胞膜表面CD14的表达,提示五倍子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有助于对牙周病的防治。王少虎等对五倍子分别采用菌的抑制作用,用液体稀释方法检测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结论:五倍子水、乙醇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Ingbritt株、茸毛链球菌均有较强作用。 4·3 抗病毒作用 李加坤等报道五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