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瑜家山地质的调查报告.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瑜家山地质的调查报告

关于瑜家山地质的调查报告 1前言 喻家山位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北部,高149.5米,面积1.89平方公里,是武汉市中心城区最高峰,属大别山余脉。 喻家山岁数已逾亿年。早在古生代,武汉地区发生过多次海陆交替,那时海水曾侵入武汉的地壳表层。到了侏罗-三叠纪时期,长江中下游和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又发生了一次较大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才进而把这些地层掀起为山。要知道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也不过三千万年,而海拔只有百余米的喻家山,相对于珠峰来说,却是老前辈了。 登临喻家山顶,俯瞰正南,能将数千亩华科校区全景尽收眼底;向东、北远眺,东湖80平方公里烟波浩淼、武大珞珈山及青山武钢依稀可见。西、南连接科技人文荟萃的光谷高新科技区,东面紧临国家级的森林公园。 现在的瑜家山地质条件到底怎么样了?在老师的要求下我们去了瑜家山去现场勘查,了解瑜家山的地质条件。 2主体 2、土壤与岩石 喻家山以红壤土和黄棕壤土为主。登山差不多快到半山腰的地方,我们发现这里到山脚的土壤都呈红色,且土壤有网状裂痕,用手敲击感觉有一定的强度,压缩性也低;而在潮湿的一些地方,发现土壤有一定的粘性强度明显下降,压缩性增加。因此我们断定这是红黏土。而红黏土中的网状裂纹,对土坡和基础有不良影响,在工程建筑中应防止基槽日晒雨淋。这说明在瑜伽山上建造建筑物是有一定困难的。 接着往上走,我们发现土壤主要呈黄棕色,这应该是残积土和坡积土。 残积土是完全风化成土而未经搬运的松散堆积物。土中的碎屑物质大小不均匀、棱角显著,无分选、无层理。残积土的具有较多的空隙和裂痕,易造冲刷,强度和稳定性较差,在其作为建筑物地基时应考虑其承载能力和可能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在作为路基时,应考虑可能出现的坍塌和冲刷问题等。 坡积土是由片流的洗刷作用形成的,是山区公路勘测设计中经常遇到的第四季陆相沉积物中的一个成因类型,它顺着坡面沿着山坡的坡脚或山坡的凹坡呈缓倾斜裙状分布。坡积物质未经长途搬运,碎屑棱角分明,分选性不好。由于坡积土的空隙度,雨季含水量增加,不仅增加了本身的重量,而且抗剪强度随之降低,因而稳定性就跟着大为减小。 喻家山的岩石主要有志留系粉砂岩、泥盆系石英砂岩、石炭系灰岩、白云质灰岩、二叠系硅质岩等。志留系页岩常组成背斜核部,背斜两翼依次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不同时代岩层。 可以这样划分: 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上部为灰褐色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中部为一套棕黄色中厚层状一厚层状杂砂岩夹粉砂质页岩,局部含磷结核;下部为黄绿色粉砂质页岩、页岩、泥质粉砂岩。 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上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纯石英砂岩,偶夹白色粘土层;下部为灰白色厚层一巨厚层状中细粒石英质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砾石为脉石英。与下伏中志留统坟头组(S2f)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接触面上可见铁铝质古风化壳。 石炭系未见出露。 下二叠统孤峰组(P1g):上部为灰色薄层一厚层状硅质岩;下部为灰黑色厚层状瘤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被覆盖。 喻家山在2 亿多年前沉积了一套砾岩、砂岩、页岩、灰岩及硅质岩。由于受到中晚三叠世后期印支—燕山运动的影响,产生了近南北方向的强烈挤压作用,从而使三叠系至志留系发生了显著的缩短,形成强烈褶皱。褶皱轴迹方向近东西,并伴生有走向近东西的断层和其它方向的断层,从而垫定了走向东西延伸,南北起伏的山峦地形。 3、地质构造 喻家山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板块北缘,襄樊-广济断裂南部,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构造运动,发育一系列走向EW 至NWW 向的线型褶皱,NW、NWW、NE 和近EW 向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其中,褶皱在本区占主导地位,并对其它构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主体构造线近东西向,在南北向主应力作用下,还发育有其它一些次一级的构造形迹。区内现代构造运动呈缓慢下降趋势,新构造运动升降幅度不大,是一个相对稳定地区。 (1)褶皱 喻家山背斜:位于磨山一风筝山之间,与磨山向斜平行展布。核部由中志留统坟头组砂页岩组成,北翼为磨山向斜的南翼,南翼依次由上泥盆统五通组、石炭系、下二叠统孤峰组组成,地层发生倒转,向北倾斜,倾角70°左右。区域上长40 公里,区内宽2 公里,由于覆盖区影响,褶皱形态未及磨山向斜清楚,但是根据核部宽度和两翼产状变化,可以判定该背斜应为一转折端宽缓的倒转箱状背斜。 (2)断层 喻家山断层主要是基于褶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分为近东西向的纵断层和近南北向的横(斜)断层。断层规模相对较小,平面上延伸不长,如地大水塔断层。 纵断层组:标志为地层缺失、产状突变、岩石破裂、摩擦镜面和阶步发育等,并常被横断层切错。断层面均较陡立,微向北倾斜,断面擦痕多组,属多次活动断层性质。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