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本科中山医学院传染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毒本科中山医学院传染学

梅 毒 *苍白螺旋体(TP)引起,TP33小时断裂一次 可损害各系统,主要病理特征:血管炎 欧州1493年最早记载(西班牙) 1505年传入中国广东(海员) 经历约400年才明确认识 目前Tp疫苗研究进展缓慢,因Tp无法在体外培养,尚无法对其进行基因敲入或敲除 传染途径 传染原:早期患者和隐性患者 性接触传播(90%) 接吻(湿吻 ) 母婴传播 输血 其它途径 免疫应答 人类是梅毒唯一自然宿主 主要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 梅毒与HIV 梅毒可通过以下途径促进HIV的传播 增加HIV的病毒载量 减少HIV-1基因在单核细胞中表达 增加单核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CR5的表达,后者是H IV传播的协同受体 分期 分早、晚期梅毒(以2年为界) 分一、二、三期梅毒 胎传梅毒及后天梅毒 一期梅毒 潜伏期约3周(500-1000TP) 潜伏时间与接种量成反比、人半数感染量(ID50)57个TP* 硬下疳、无痛、持续3-6周,或伴淋巴结肿大 一期梅毒 TP侵入处,其中生殖器外5-8% TP通过正常粘膜或擦伤皮肤进入体内数分钟进入淋巴结 女性患者易漏诊 一期梅毒 一期与二期并存现象(18-32%)* 二期梅毒 *硬下疳后6-8周,大量TP进入血液 *皮损(80-95%)唯一可见损害 常4-12周内消退,可持续2-3年 *皮损形态多样,常不痒、铜红色、对称分布 *传染性最强 *恶性梅毒、罕见,常有HIV感染,皮疹似播散性硬下疳 二期梅毒 身躯四肢斑丘疹约70% 淋巴结损害超过80% 皮损有痒感约占8-42% 二期梅毒 二期梅毒 跖掌部位皮损约有50% 二期梅毒 二期梅毒 二期梅毒 二期梅毒 虫蚀状脱发 二期梅毒 三期梅毒 *2-4年后,见于1/3未治疗或不规则治疗者 *残存TP致超敏,肉芽肿破坏性大 *性接触无传染性,胎盘传播罕见 *侵犯内脏及深部组织,如CNS、心血管系统、眼、皮肤、消化道等 *损害数目少,分布不对称 *自觉症状很轻,客观症状严重 三期梅毒 树胶肿 树胶肿 心血管梅毒 规范抗生素治疗几可根除之 未治疗者,10%,常于TP感染后15-30年,常伴神经梅毒 好发于升主动脉,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冠状动脉狭窄 神经梅毒 TP穿透血脑屏障或Virchow Robin 间隙或因梅毒性颅骨炎穿透颅骨后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许多患者发生TP侵犯CNS,但约8%出现CSF异常或发展为神经梅毒 神经梅毒 3种主要类型: 无症状型神经梅毒(1/3) 间质型神经梅毒(60%,脑脊膜及血管型,脑卒中、脑膜炎、脑脊髓炎--颅内血管狭窄和闭塞) 实质型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脊髓痨、视神经萎缩、CNS树胶样肿、先天神经梅毒--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大脑皮质小血管) 潜伏梅毒 二期梅毒损害消退后即进入潜伏梅毒,可持续数年 无临床表现,但血清学检查阳性 *约2/3未治疗患者将终身处于潜伏期 潜伏梅毒 以2年为界分早期及晚期 晚期潜伏梅毒对二期梅毒复发及TP再感染有一定免疫力,但TP仍间断进入血液和感染胎儿 早期潜伏梅毒1年内1/4复出疹 晚期潜伏梅毒大于2年极少复发 先天梅毒 梅毒孕妇各期均可发生TP侵犯胎盘 先天梅毒损害常发生在妊娠4月以后 先天梅毒 垂直传播几率: 未治疗早期梅毒 70-100% 病程>2年 10-35% *妊娠16周之前的合理治疗常可防止胎儿损伤 先天梅毒 未经治梅毒孕妇,据胎儿感染严重程度,可发生: 晚期流产及死产,约占19-35% 新生儿死亡,约占25% 有胎传梅毒症状,约占40% 隐性梅毒,约12% 先天梅毒 先天梅毒 先天梅毒 神经梅毒:在应用青霉素之前,80%患儿出现无表现神经梅毒,5-15%患儿在3-6月时发生急性梅毒性脑膜炎,目前已罕见 先天梅毒 血清学检测 非梅毒螺旋抗原试验(初筛 治疗评估) 梅毒螺旋体试验(确证) 血清学检测 非梅毒螺旋抗原试验: 用纯化心磷脂一卵磷脂抗原(VDRL)(Harris 1946) 不加热反应素试验(USR) 用活性碳微料作反应标记 (RPR) 血清学检测 梅毒螺旋体试验: 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 Hunter 1964) 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 TPHA)(Rethler1965)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80年代) TP直接检测 两类抗体 I g M抗体(包括TP-IgM-19S) I g G抗体 特异性抗体 终生不消退 敏感性 试验方法 一期 二期 潜伏 三期 VDRL(USR) 72 100 73 77 *FTA-ABS 91 100 97 100 TPHA 76 100 94 94 前带现象 血清中大量抗体使RPR等絮状反应阴性或弱阳性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