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腧穴总论1
腧穴总论 一、腧穴的定义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映处和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部位。 《内经》将腧穴称为“节、会、空、气穴、气府”,《甲乙经》“孔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腧穴”,《神灸经伦》“穴位”。 二、“腧”、“输”、“俞” 的异同 古代,三字音义相通,有转输输注含义,通用; 近代,“腧”、“输”、“俞”在应用时则各有所指: ?“腧”标明与人体形肉有关,腧穴是所有穴位总称; ?“输”特指五输穴,又指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 ?“俞”专指背俞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穴位。 三、腧穴的发展 腧穴的知识来源于医疗实践,发展的过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无定位无定名阶段;定位定名阶段;定位定名归经阶段。 《内经》记载约“160穴”,《针灸甲乙经》记载“349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载“354穴”,《针灸大成》记载“359穴”,《针灸逢源》记载“361穴”。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与命名 一、腧穴的分类 (一)十四经穴 (二)奇穴 (三)阿是穴 (一)经穴 1.含义 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及任脉、督脉的腧穴,统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 2.特点: ① 有名称 ② 有固定位置。 ③ 有归经 ④ 具有主治本经病症的主治规律 (二)奇穴 1.含义 凡未归入十四经穴范围,而有具体的位置和名称的经验效穴。简称“奇穴”。 2.特点 ① 有名称 ② 有固定位置。 ③ 但无经属 ④ 对某些病有奇特疗效 (三)阿是穴 1.含义 凡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或敏感)点作为腧穴的,统称为阿是穴,即“以痛为腧”。又称“不定穴”、“天应穴” 。 2.特点 ① 无穴名 ② 无固定位置 ③ 无经属 ④ 无主治规律,以疼痛、反应点为针刺穴 二、腧穴命名 《千金翼方》:“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一)天象地理类 (二)人事物象类 (三)形态功能类 (一)天象地理类 1.以日月星辰命名,如日月、上星、华盖、太白等。 2.以山谷丘陵命名:如承山、大陵、梁丘、丘墟、合谷、气街。 3. 以大小水流命名:后溪、少海、尺泽、曲池、支沟、太渊。 4.以交通要冲命名:气冲、关冲、内关、水沟、风市、水道。 (二)人事物象类 1.以动植物名称命名,如鱼际、鸠尾、伏兔、 攒竹、禾髎等。 2.以建筑居处命名,如天井、玉堂、内关、曲 垣、天窗、气户、紫宫等。 3.以生活用具命名,如大杼、地机、颊车、天 鼎等。 4. 以人事活动命名,如人迎、百会、归来、三 里等。 (三)形态功能类 1.以人体解剖部位来命名:如腕骨、大椎、曲 骨、巨骨、心俞、肝俞、大肠俞等。 2.以脏腑功能来命名:如承浆、承泣、听会、 廉泉、关元。 3.以经络阴阳来命名:如阴陵泉(内)、阳陵 泉(外);如阴都(腹)、阳纲(背)等。 4.以穴位作用来命名:如光明、水分、通天、 迎香、归来等。 第二节腧穴的主治特点及规律 一、腧穴的主治特点 1、近治作用 指一切腧穴均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与邻近组织、脏器的病证。 穴位所在,主治所在;《百症赋》“囟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 2、远治作用 十四经所属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处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 经脉所通,主治所及;《标幽赋》“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 3、特殊作用 指腧穴具有相对特异性的作用和双向性的、整体性的良性调整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某些腧穴(比非穴或其它穴位)治疗某些疾病特别有效:睛明疗目疾;天突利咽平气逆;膻中宽胸理气通乳;中脘和中降逆调胃;天枢理肠调二便;人中开窍清热宁神等。 所谓双向良性作用:是指在机体不同状态下,同一腧穴出现两种相反的作用。如内关、天枢、合谷等。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 1、分经主治规律 2、分部主治规律 第三节特定穴 五输穴 原穴 络穴 郄穴 八脉交会穴 下合穴 背俞穴 募穴 八会穴 交会穴 一、五输穴 1、概念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说明经气由小变大、由浅入深的变化过程。 2、命名含义 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说明经脉气血运行犹如水流自源而出,由小变大、由浅入深的状况。 《针灸大成》引项氏之说:“所出为井,井象水这泉;所溜为荥,荥象水这陂;所注为输,输象水这窬;所行为经,经象水之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