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2011新教材.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态心理学2011新教材

疑难解析 耳鸣VS真性幻听VS假性幻听 耳鸣:一般来说声音比较单调,而且是非言语性质的。 真性幻听:多为言语性幻听,也就是说其内容多为言语性质,就像平常人说话一样,有节奏、语音、语调等的变化,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假性幻听:和前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所谓“听”到的声音是直接在脑内呈现的,不是通过听觉器官听到的。 二、思维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 1、思维奔逸 2、思维迟缓 3、思维贫乏 4、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 5、破裂性思维(意识清楚的情况下) 6、思维不连贯(意识障碍的情况下) 7、思维中断 8、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 9、思维云集(又称强制性思维) 10、病理性赘述 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12、语词新作 13、逻辑倒错性思维 疑难解析 思维形式障碍Vs思维内容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 主要表现在速度、量,以及逻辑的异常 思维内容障碍: 主要表现是内容的荒诞(妄想、超价观念、强迫观念) 打个比方:就像写命题作文,一类人写得要么字数太少,要么字数太多,要么前言不搭后语,错误连篇(形式障碍);另一类人写的条理相对清楚,就是内容荒诞(内容障碍) 超价观念Vs妄想 为了避免鉴别上的困难和提高症状评定的一致性,最方便的办法是把超价观念一般地看做是妄想,这实际上是许多英美作者的做法,例如PSE和《牛津精神病学教科书》。本书作者不同意这种方便法门,主张将超价观念明确区别于妄想。妄想总是个人独特的信念;凡是两个或更多的人共有的信念,即具有社会可接受性(social acceptability)或约定的真实性(consensual validity)的信念都不是妄想而只可能是超价观念。 ——摘自许又新著《精神症状的分析》 如女粉丝苦追13年终见刘德华 老父跳海自杀 疑病观念Vs疑病妄想 疑病观念是超价观念,是在一定现实基础上形成的,患者坚信不疑的错误观念。 疑病妄想是内容荒谬的,患者坚信不疑的思维 二者在表现上都是患者坚信不疑,但区别就在于:前者内容是有现实基础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或解释。后者是没有现实基础,是荒谬的,无法解释或理解。 所以前者见于神经症,后者见于精神分裂症。 三、注意障碍、记忆障碍与智能障碍 四、自知力障碍 判断自知力的要点: 1)患者承认患有精神病; 2)能列出所患精神病的主要表现,并能正确分析批判; 3)能正确认知自身患病前后主要变化; 4)能正确认知自身患病时与其他正常人的区别; 全面符合以上要点,自知力完整;部分符合,自知力部分存在(部分缺失);完全不符合,自知力缺失。 第二单元 情绪障碍 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包括惊恐发作)、恐怖。 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迟钝(丧失鲜明情感反应)、情感淡漠(丧失基本情感反应)、情感倒错(丧失内在协调性)。 三、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情感脆弱(林妹妹样)、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 第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 应激性事件:影响社会生活网络的完整性(居丧、分离);影响较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和价值系统(移民、难民);发展中的转化和危机(入学、成为父母、未能实现个人希望的目的、退休等) 健康心理与不健康心理的内涵 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 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 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一单元 概述 一、用途 1、使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 2、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 3、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 4、咨询方案的制定 5、疗效评估 6、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 7、职业培训 8、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9、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 二、效度 :即真实性,意思是分类中的类别在哪些 方面和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客观真实。 (借鉴了神经症的分类) 症状学效度 预测效度 自然发展的预期 干预下的预期 结构效度 人口学因素、 个性心理特征、 身体健康水平 社会变迁 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一般心理问题 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P333 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