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朝歌文化研究漫谈 恢复朝歌晚商古都地位 厚重鹤壁历史文化内涵
风景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淇水诗苑。 晨报记者 赵永强 摄
□郭德海
放弃“朝歌四代商都”“纣改沬为朝歌”的观点是深入研究淇河文化的必然要求
◆“朝歌是四代商王的都城”的史料依据是散佚文献的引注文字
“朝歌是四代商王的都城”的观点在鹤壁是一种流行的说法,其根据为《帝王世纪》的记载:“帝乙复济河北,徙朝歌,其子纣仍都焉”。这种观点很难被史学界认可。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需要搞清楚与朝歌古都地位有关的几部古代典籍传世的情况,包括《竹书纪年》、《帝王世纪》和《括地志》。
先说《竹书纪年》。西晋时期,在现在的河南卫辉境内,战国魏安釐王的陵墓被盗。第二天,当地的农民报告了官府,官府把从墓中掘出的大批战国竹简送往首都洛阳,这些竹简史称“汲冢书”。晋王朝组织了人员考订、释义竹简文字,其中记载从夏朝至魏安釐王之间历代帝王世系的一种,后世称其为《竹书纪年》,又有“初释本”和“考正本”。历经战乱,战国竹简以及“初释本”、“考正本”均已散佚,没有留下传世版本。现在流行的传世版本,一般认为是宋以后的文人仿托古人口气编纂的,流行的两种版本一种称为古本《竹书纪年》,一种称为今本《竹书纪年》。
再说《帝王世纪》和《括地志》。《帝王世纪》是东汉建安初年著名学者皇甫谧编纂的专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迹的一部史书,所叙上起三皇,下迄汉魏。《括地志》是中国唐朝时的一部大型地理著作,由唐初魏王李泰主编。记载了州县的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等。这两部著作都没有留下传世版本,我们看到的传世版本都是后人仿托古人口气编撰的。
历代文人学士都有为《史记》等典籍做注的文化传统。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是传世文献中较为有名的一种,其成书年代为唐开元年间,引文中大量引用《括地志》的内容,而《括地志》在引注中又引用了《帝王世纪》的内容。“朝歌是殷商四代商王帝都”的文献依据正是《史记·正义》引《括地志》,《括地志》引《帝王世纪》的内容。
◆“殷纣王改称沬为朝歌”的说法传世史料没有记载
朝歌古称“沬”,殷纣王改称“沬”为朝歌,这种说法的根据来源于《括地志》的注释文字,传世史料中也没有见到殷纣王改称“沬”为朝歌的记载。
在甲骨文出土之前,商史没有有文字记载的可信的历史,有关商的历史依据大都来源于周及周以后的史料记载。商的都城当时叫什么名字没有传世文献可考,甲骨学者认为安阳殷墟叫做商或大邑商。
《周易》中有“帝乙归沬”的句子,这是最早的关于沬的文字记载。《尚书》中有“明大命于沬邦”的记载;后世引用较多的是《诗经.鄘风》《桑中》:爰采唐矣,沬之乡矣。爰采麦矣,沬之北矣。爰采葑矣,沬之东矣。1931年,河南浚县卫国古墓地出土了一件沬司徒的器物“簋(gui)”。其中的一段铭文:“王来伐商邑,诞命康侯鄙于卫,沬司徒□□鄙,作□考尊彝。□□”这些记载说明西周初年“沬”作为地名仍在广泛使用,而商末是否使用“沬”作为商都的名字则需要进一步考证,而殷纣王改称“沬”为朝歌之说更是无从谈起。
◆放弃“朝歌四代商都”“纣改沬为朝歌”的观点是深入研究淇河文化的必然要求
《竹书纪年》、《帝王世纪》和《括地志》均已散佚,现在我们见到的这几部书的内容散见于《史记·正义》和《水经注》的引注文字中。史学界通行的做法是,采信这几部史料的观点需要考古学依据或传世文献佐证。
“朝歌是四代商王的都城”“纣改沬为朝歌”的观点没有考古学依据、没有传世文献的佐证,用这些引注文献做依据确认朝歌是四代商王帝都,确认纣改沬为朝歌,难于被史学界和大众传媒认可。淇河文化研究的关键是确立纣都为朝歌的观点、恢复朝歌晩商古都地位;淇河文化研究的重点应当突出商周改朝换代历史事件的研究,从而厚重淇河的历史文化内涵。
确立纣都朝歌观点是恢复朝歌晩商古都地位的关键
◆否定朝歌商都地位的考古学依据是推断结论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权威的工具书和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历史学家主编的中国历史经典教科书都称朝歌为商的最后一个都城。安阳小屯甲骨文的出土和商代城垣遗址的发现确立了安阳古代商都的地位,商史研究领域以白寿彝为代表的众多学者认为安阳小屯附近的洹水两岸是商朝盘庚帝至帝辛(商的最后一个王,周以后称其为殷纣王)时期的都城,朝歌是商朝末年帝王的离宫别馆。现在经常使用的权威工具书《中华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大都与白寿彝的《中国通史》观点一致。也就是说,从史学界到大众的文化传播领域,权威的观点否定了朝歌的商都地位,改称朝歌为商王的离宫别馆。
商都安阳起至帝盘庚没有任何争议,但终于何时的争论从甲骨文出土到现在就没有停止过。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甲骨文片大约有三十万余片,能够辨认的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