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doc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的作用在于规范,也就是说,规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这种教材观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都以教材为本,教学过程呢,就是把教材中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新认识教材的本质和功能。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呢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相反,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也是开放的。因此,我们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的教学思想,树立“用教材去教”的思想,合理而有效地去使用教材。 但是,怎样理解教材的定义呢?为什么教材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它进行有效的调整?那么调整的依据是什么?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做调整,等等。老师们对这些问题既充满了困惑,又充满了期待,希望通过与专家的交流和探讨,能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实效。 对话:在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的时候,既要考虑当前这个单元,或这一课的内容,也要考虑前面单元和前面课学的内容,甚至考虑将来要学的内容,这样前后就能够贯通起来,适当地增加一些内容。 要允许学生有这个灵活性。主要是把对话做得真实、自然,表达一些真实的情感,或者是交流真实的信息、经验就可以了。 语法:很明显,刚才这段录像在教学顺序上做了调整,把第三课时要上的语法内容提前到了第一课时来上,并且把本课时的这个对话作为语法练习的材料。这样的一种调整是否合理,孟老师,您怎么看? 孟老师: 如果说得尖锐一点儿,说得直白一点,有点穿新鞋走老路。因为人家的安排呢,是先对语言有接触,有感性的认识,感性的理解,最后语言呢,是一个supporting,language supporting,或者forces on language,是个语言学习。按照从前的编排呢,是先讲完语法以后,后边所有的材料都为那个语法来服务。那么现在按照新课标编的教材呢,它不是,它是最后讲语法。先把这个材料里含有的那些主要的语法点提取出来进行学习,然后为下一个任务的学习给予语言支持,所以它是不一样的。那么这位老师把语法提到前面呢,就没有正确地理解原作者的安排意图,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呢,也违背了我们现在通过体验、通过接触、通过感悟来学习的那种思路。所以说把语法提到前边来学,是教师过去的习惯和传统,这么做不太适合我们现在这种理念。不是说仅仅因为它不适合,是因为它颠倒了认知的一个规律。 主持人: 对。 第一课时本来是让学生在对话里去感知这个语法现象。然后慢慢地再去归纳,再提炼出来。因为学语法也好,学词汇也好,他要先体验这个语言现象,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是怎么运用的?尤其也要理解它的意义,然后你才去学习它。如果你提前讲的话,等于是孤立的,毫无这个基础地去教这个语言现象和语法现象,这个真的是不符合学生学外语的客观规律的。当他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就给他讲语法,等于浪费时间当他有了很多感受的时候,一点就明白。 听力:我不太主张教师把原来的第二个步骤,就是听录音,判断划线单词的重读非重读给它删掉。这个活动也不会占很多的时间。那么我为什么要主张保留这个活动,或者是这个环节呢?因为这也是一种听力的重要微技能之一。就是单词有单词的重音,但是单词在句子中会不会被重读,这是另外一个问题。那么课标里也要求学生能够判断句子重音,因为句子重音是有表达意义的,所以呢,原来这个活动是有价值的。而且就我所知,现在初中英语教材这个活动还不是很多。所以呢,我主张保留这个活动。增加第二个活动没有问题,但是我还主张把这个保留。而且呢,如果说教材里面这种活动不多的话,或者这样的环节不多的话,我倒主张还要老师增加一些。因为我们实际上发现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不善于从重音和语调去判断、去获取一些信息,去判断这个句子的含义。因为这个语调有变化,包括重音的变化,都有这个意思的变化。你比如说一个简单的句子:I have a book.这么简单的句子,你任何一个词都可以重读。例如说I have a book.意思是我有,别人没有。或者说呢I have a book.是我有书,而不是有别的东西。你任何一个词都可以给它重读,重读有意思的变化,所以我还是比较欣赏原来这个活动。 这一点呢,就是除了了解重音和非重音以外,重要的是培养一个意识,他要通过这个重音来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你比如说He broke my glass. He broke my glass.是他给我打碎的。He broke my glass.他把我的眼镜给打碎了。这是他通过重音要理解的,也是课标一个要求,所以我也同意保留为好。删减哪个过程,或者替换这个过程,对教材的处理,我们老师确实是要根据新课标而定,仔细研究新课标,看有些什么样的要求,其次呢,也是要把握一下教材设计的这个意图。 删减哪个过程,或者替换这个过程,对教材的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