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水溶液尿素预分离预精馏工艺简介及生产中的问题.docx

水溶液尿素预分离预精馏工艺简介及生产中的问题.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溶液尿素预分离预精馏工艺简介及生产中的问题

中国尿素工业化生产始于1958年在南京化肥厂尿素中试装置上,以半循环法开始,后开发了高效半循环法。于1962年半循环法工艺通过国家技术鉴定后,以此工艺设计了两套40kt/a装置建于上海吴泾,浙江巨化。1965年2月在中试装置上完成了高效半循环法试验,同年12月上海化工研究院在日产2吨试验装置上完成了水溶液全循环的工艺研究,为我国自行设计水溶液全循工艺尿素装置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数据。( \) D8 p% y4 L* Z7 |$ r中国尿素工业的发展自1966年引进荷兰stamicarbon公司的水溶液全循环法两套80kt/a装置建在四川泸天化后,即以此工艺自行设计并建设中型尿素厂80-110kg/a 前期38套,后期130kt/a??16套,后期装置大多建在原小氮肥厂内。1986年开始原小氮肥厂由碳铵改产尿素的技改中,国家选定有较好条件的小氮肥厂建成150套,当时小尿素厂生产的尿素占全国产量的50%(大尿装置25%,中尿装置25%)。2000年以后相继以200kt/a,300kt/a装置多套,山东鲁西集团建有400kt/a装置,采用预分离一预蒸馏馏工艺建成,年产达到500kt/a。上世纪90年代众多小尿素厂的增产节能技改,装置能力扩大1.5~2倍,因此以次工艺生产的尿素量仍占全国尿素总产量的50%以上。* b C$ [/ ^1 ^+ p此工艺在国外早已被各种汽提法工艺所淘汰。但中国尿素工业发展的特殊性,200多套装置不能全靠汽提工艺技术去改造,而且技改投资高,只有少数厂能承担;为此笔者以此工艺在中国实际运行有4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很多旨在降低汽耗的各种工艺技术用于小尿素装置上,使原装置增产的同时,尿素汽耗降至1100kg,在近期以笔者的技术新建的两套200kt/a,300kt/a新开车装置汽耗降到1000kg。% S; X8 H. B; x# U; u在本文中要阐明以多回收中压段反应热能的Q-1100中国式改良型水溶液全循环法工艺的技术要点。% V _% n/ ]6 Z, a* D1、??????在一段分解系统预蒸馏流程和预分离—预蒸馏流程的开发,使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生产工艺在中国能长期存在并发挥重要的作用。9 y3 t. } ]7 ], Z, U1.1??????预蒸馏工艺的开发 ?0 n??`$ d: F+ Y上世纪60年代在南京化肥厂尿素中试装置上开发了预蒸馏工艺,1966年引进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工艺时是预分离流程,中尿装置前35套全部按预分离流程建设的,唯独石家庄化肥厂第一套是用了预蒸馏流程,因在南化中试装置工作的朱俊彪先生调任石化厂尿素主任。1973年后按中尿二版设计的预蒸馏流程建厂的有川化,资氮,河池3个厂,共38套。但中尿三、四版设计因设计院认识不一致,又改为预分离流程。1986年小尿素装置采用预蒸馏流程,并增加了一吸塔外冷却器,使此工艺更显示出优越性;后16套中型装置都按小尿素装置的模式进行设计。( }7 o% m5 x??t @6 j0 i0 |( A??A, @7 a- P??Y/ q- N9 c1.2预蒸馏工艺主要技术优势9 v/ Q4 N m9 ~2 b, K( ?2 t h1.2.1改善了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系统工艺水量平衡的条件。! K7 |- v, B X6 y水溶液全循环工艺的核心是维持好系统的水平衡,使进合成塔三物料的H2O/CO2保持在0.65,因此合成塔的转化率,一甲液和二甲液的组份能稳定下来,则一、二段系统的工艺指标如压力、温度能随之稳定下来, 水溶液全循环就能正常稳定运行。) x9 c8 [4 ~; W( [2 e/ |3 g7 @所谓预蒸馏工艺改善了系统水平衡条件,即原160℃一分气直接进入一段吸收塔,一分气相含水高达166kg/Tur,预蒸馏流程中,160℃一分气进入预蒸馏段,合成塔出液115℃(NH3/CO2: 4.0时),由预蒸馏段上部进入,通过质热交换后,预蒸馏气温度为125℃,气相含水仅为86kg/Tur,同时预蒸馏液升温至130-135℃,再流至一分加中,则明显看出,一分加的汽耗可下降。7 X. b6 S9 L+ K( o1 O s% K6 T??G2 F由于预蒸馏流程一分气温度由160℃降至125℃,则一分气带入一吸塔的水量减少80kg/Tur;同时二段分解温度由150℃下降到135-140℃,进入一冷的水量也相应减少,由一、二段分解系统气相带入循环系统的水量下降,则一、二段的吸收用水量可增加,则对一吸塔操作稳定性起了主要作用,因进入一吸塔顶部的氨水量增加,则一吸塔内氨水板上的浓度由原95%下降到89%,精洗段不会或少出现甲铵结晶的不正常操作工况。; h4 q t3 ?2 n+ M4 w二段增加了吸收用水,则一冷中二甲液CO2组份由20%下降至16~18%,二甲液的气相平衡压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