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神分析告别过去的心理创伤
精神分析:告别过去的心理创伤
2011-06-16 泉铭 我说两句( 0)
您好!我在6岁左右的时候,曾经和男孩子有过不懂事的游戏的经历。之后我也没怎么去想,那时候毕竟年龄小;上初中之后,脑袋中偶尔会想起来那个场景,也没怎么太往心里去;上了高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这件事情变的十分敏感,想起来就特别的自责!我当时认为自己做了一件极其不光彩的事情,整日因此而耿耿于怀,甚至认为我从此失去了清白之身。
在不断的悔恨与自责中,我对自己充满了厌恶之情,并开始惩罚自己:开始是想象一些锐器击打身体,再后来就想象着书中的一些文字击打身体,这种想象变的不可遏制,我想终止却欲罢不能!后来就成了习惯性的反应。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每看书时,下身就会习惯性的疼痛和不舒服。
这种情况从我高中时一直延续到现在,已有十年之久。其间,我也想摆脱,可是没有任何好的办法,最后只是加重这种状态。
伴随着这样的一种状态,我学习起来一直很痛苦,甚至有一种学习恐惧症,唯恐学习的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而越这样学习的时候就越会出现。
这种状态一直存在,我读大学期间,曾经试着去摆脱,但是没有任何效果,读研究生时也是如此。这样的一种状态让我痛不欲生!出现这种情况,我就会思维迟钝,反应很慢,身体不舒服、情绪不好,而且这种极度痛苦的情绪会持续很很长时间。(1周左右)
我的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了我的学习、生活、交际,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幼年事件如果处理不好,会在内心中留下阴影,并直接影响将来的生活。那么,面对幼年时的创伤事件,究竟该如何去处理呢?
一、省察过去的伤痕
大家都有受伤的经验,不管怎样的伤口,都需要妥善处理才能愈合。人生难免会因与人相处时产生的冲突、摩擦,而内心受到伤害,如果那些伤害继续存在,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和医治,日后会有很多后遗症。我们应如何面对这些伤害、如何疗伤,才能更有力量重新站起来?
首先,我们应当学习不再把手指指向别人,认为都是别人害我们变成今天的境况。心灵医治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自我省察”,了解自己在成长历程中曾发生的事,并用现在的眼光去检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使一个人特别愤怒或过度受伤的“情绪过激”反应,通常与小时候的原生家庭有关。
有位住在旧金山的老先生,几十年前来美国时,就认为这里不是他的家,尽管后来在美国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却还一直怀念故乡的水多甜、梨多大、人多好,直到中国内地改革开放,有机会回到老家,才发现家乡并非想像中那么美好。经历这些事情后,再回到旧金山,他的心里终于安定下来。
因此,人要学习用现在的、较成熟的、更客观的立场审视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如果你的父亲曾对你很绝情,试着用新的角度来看,你可能会了解原来父亲也是不得已的,或是他只不过是不小心讲了一句话,对你的伤害却是那么真实、那么的深。除非你能重新探索,否则很难从中跳脱出来。纵使父亲对你的伤害是有意的,心灵探索与医治也能减轻伤害,帮助你接受别人的缺点,学习设身处地,看到父亲那样做的理由,进而饶恕他。
孩子的承受力不够,遭遇一些事情时,有时会造成很深的伤害,但我们若能以成人的眼光追溯当时的情况,伤口也就没那么大了,这也是为什么回顾心理历程很重要。
二、原生家庭的三个影响因素
在自我探索过程中,对于原生家庭至少要有下列一些基本的了解。
1.家中排行
每个人在成长中多少都会留下某些印记,就是所谓的“心理按钮”。对身为“老么”的人而言,在家里他没有决定权,如要凸显自己,讲话就得特别大声。一个总是害怕得不到注意而提高声量的孩子,日后在人际关系上最敏感的,就是别人是否能尊重他的意见。一旦觉得被忽视,就容易情绪过激,造成不必要的冲突。
2.成长背景
一个从小看母亲总是用眼泪操纵父亲的小孩,长大后当他看见妻子掉眼泪时,立刻大发脾气,而不是去安慰她,因为那一刹那间,儿时的影像仿佛又重演,他的潜意识里,认定妻子就像母亲要控制父亲一样,其实这个妻子很无辜,她只是不小心触犯了丈夫的心理按钮。生活中有很多情况是因为我们把过去和现在混淆,以为过去的事情又再度发生了,其实,在你身边的人只是碰巧触发了你的心理按钮。
3.内在誓言
每个人的心理按钮各不相同,有人怕不公平,有人则怕被冤枉,但也有人行事风格深受“内在誓言”的影响。“内在誓言”也可说是成长经验中的座右铭,或是一直留在心中的某些理念,成为我们人生的最高指导原则。成长背景无形中灌输我们很多信念,这些信念不但牢不可破,而且不断影响着我们。“内在誓言”有其历史性的功能,曾在过去人生某个阶段中保护我们不致受到太大的伤害。
内在誓言有很多种,例如,“男人都是不可靠的,所以我要存私房钱”,从小历经逃难或贫困生活,看见父母总是很努力工作,于是学会“人生就是要打拼”,甚至变成“工作就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