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doc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作者:郭凤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江苏 南京 210009   【摘要】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7年来的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体重、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的变化,评价营养支持与治疗效果。结果 经肠内营养治疗患者均获痊愈。治疗开始阶段患者有腹泻、腹胀痛,经过调整输注速度后症状缓解。肠内营养2周后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明显增加(均P0.05);4周时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均较肠内营养前明显增加(P0.05),且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有利于机体营养状况改善,是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胃瘫,肠内营养,腹部手术   术后胃瘫综合征,又称胃排空迟缓,是腹部大手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1],是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患者多表现为餐后上腹疼痛、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治疗多以保守治疗为主,采用长期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使胃充分休息,等待胃动力恢复。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治手术后胃瘫患者34例,均采用经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47岁(34~73岁)。其中胃部手术21例(胃溃疡3例,胃窦癌14例,贲门癌4例),结肠直肠手术7例(乙状结肠根治术3例,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直肠根治术2例),胰头癌3例,胆囊切除或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3例。体格检查:上腹部膨隆,有轻压痛,多有振水音,肠鸣音正常或减弱,无气过水声,符合胃瘫的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在进行有效胃肠减压的同时进行肠内置管。方法如下:经鼻咽部喷入2%利多卡因5 ml行局部浸润麻醉,胃镜下插入鼻肠管,尽量插入十二指肠或胃空肠吻合口之输出袢的远端空肠,固定乳胶管于患者鼻翼上。其中5例未经胃镜,在X线透视下插入鼻肠管。综合治疗包括禁食,有效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输液以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病例均于插管当天起经鼻肠管滴注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或生理盐水500 ml,第2天开始滴注能全力,初始每日能全力500 ml(含蛋白质20 g、脂肪19 g、碳水化合物61.5 g、膳食纤维7.5 g、矿物质3 g及各种维生素,热量4.184 kJoml-1),逐渐增加能全力的量,并减少静脉补液的量。肠内营养液输注速度第1天为30 mloh-1,患者无不适后逐渐增加至100~120 mloh-1,4 d后可以达到能量全部由肠内营养替代。把胃肠减压液体过滤后,亦由鼻肠管输入,逐渐增加输入量,一般维持在每天回输胃肠减压液700~1 000 ml,此时可以完全停止静脉输液,至胃瘫完全恢复。   1.3 检测指标   于营养支持治疗当天早晨及治疗2周、4周早晨测量并记录患者的体重,检测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b)、转铁蛋白(TRF)的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组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治愈。胃动力恢复时间为20~62 d,平均(33.4±5.6) d。患者在治疗初期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维持水电平衡,但在开始肠内营养治疗的5~7 d后均可以通过肠内营养维持足够的营养与液体补充。在肠内营养过程中,发生腹泻6例,腹胀痛3例,通过调慢输注速度和避免过冷液体输入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后的营养状况见表1。在进行肠内营养2周后患者的体重与Hb、TRF均明显增加(P0.05);在肠内营养4周时,患者体重、Hb、Tb、Alb、TRF均较肠内营养前明显增加(P0.05)。表1 胃瘫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营养状况   3 讨 论   手术后胃瘫是腹部手术后的一种并发症,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是功能性疾病,2%~3%的腹部手术患者在术后发生胃瘫。虽然近年来对胃瘫的研究较多,但对其确切的发生机制仍不是十分清楚,临床研究显示,术后胃瘫的发生同手术方式和手术次数有关[1]。据报道,迷走神经干切断和胃窦切除术后胃瘫发病率为26%,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则为5%,这提示胃瘫的发生同胃去神经支配有关。此外,近年的研究也证实了胃电起搏细胞Cajal细胞的存在,有部分学者认为胃切除术同时切除了胃大弯侧的胃电起搏点可能也与胃瘫的发生有关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