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68例疗效观察
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68例疗效观察
首席医学网 2009年12月30日 16:48:21 Wednesday 116
【摘要】 目的 观察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按照随机抽样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抗病毒、补液及对症支持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葛根黄芩黄连汤口服。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和88.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运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能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疗效显著。
【关键词】 肠炎/中医药疗法; 轮状病毒; 柯萨奇病毒; 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应用; 中草药; 儿童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小儿秋冬季节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婴幼儿多见。笔者运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治疗本病68例,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10~200901在河北省唐县中医院儿科住院病例中抽取68例患儿,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2个月至3岁,其中2~6个月15例,7个月至1岁30例,2~3岁23例;病程5~10 d。全部病例均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呈稀水样便,夹有奶瓣或不消化物,无脓血及黏液血便,伴或不伴发热、呕吐;轻度脱水25例,中度脱水30例,重度脱水13例。
1.2 实验室检查
便常规:便稀,性状黏,潜血(-),镜检:白细胞(-),少数脂肪滴;PCR检测:轮状病毒(+)。血象:WBC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增多;血钠大多正常。
1.3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断标准[1]。
1.4 治疗方法
将68例患儿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病例均予常规抗病毒、补液及支持疗法。对照组给予口服思密达(博福-益普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号:P0155);观察组给予口服中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方鹤松教授经验方)。方药组成:葛根、黄芩、黄连各6~9 g,甘草3~6 g,茯苓、车前子各9 g,苍术6 g。加减:发热加藿香、柴胡、生石膏各6~9 g;呕吐加半夏4~6 g,生姜2~3片。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
(1)显效:治疗后大便次数正常,大便成形,平均治愈时间3~5 d;(2)好转:大便次数减少,大便转稠,治愈时间6~7 d;(3)无效:治疗后大便次数及性状无改变[2]。
2.2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显效12例(35.3%);有效18例(52.9%);无效4例(11.8%);平均治愈时间7~10 d,总有效率88.2%;观察组显效21例(61.8%);有效11例(32.3%);无效2例(5.9%);治愈时间5~7 d,总有效率94.1%;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疗程短。
3 讨论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病,好发于秋冬季节。病原主要为轮状病毒,其次为柯萨奇病毒、诺沃克病毒、艾克病毒、冠状病毒等[3]。多发生于6~24个月婴幼儿。起病急,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呈稀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无黏液血或脓血便。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可用ELISA法检测病毒抗原、抗体,或PCR检测病毒抗原。西医治疗往往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无特效抗病毒药物。近年有报道运用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能提高疗效。干扰素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双重作用,但干扰素有一定的副反应,也限制了它的广泛运用。小儿腹泻中医称“泄泻”,其病因不外感染时邪、内伤饮食和脾胃虚弱等。治法以调理脾胃为主,助以利湿,兼顾护气液。笔者自200810~200901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方鶴松教授的经验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治疗小儿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能明显缩短病程。方中葛根清热升清而止泄,为君药;黄芩、黄连清肠泄热,燥湿止泻,为臣药;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以为佐使;车前子能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泄;茯苓能渗水利湿、健脾和中;苍术燥湿运脾[4];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止利之功,适用于湿热泻[5]。应用该方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亦收药到病除、立竿见影之效。相比对照组在大便性状改变、病程上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86,129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
[3]杨锡强,易著文,沈晓明,等.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2301.
[4]雷载权,陈松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