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辛伐他汀对60例非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
辛伐他汀对60例非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
作者:孙宓颖 云庆军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心血管二科,吉林 长春 130000
【关键词】 非缺血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辛伐他汀 C反应蛋白
辛伐他汀在血管治疗领域的降脂稳定斑块作用以及改善内皮功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血小板功能、抑制血管的炎症反应等均得到临床证实〔1,2〕,但对于他汀类药物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病并发心衰的观察较少,本研究主要观察他汀类药物在非缺血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治疗中对心功能、心律失常以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从而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非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我院2005年1月~2007年7月住院患者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60例,其中包括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33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患者(均为二尖瓣轻中度狭窄并关闭不全,单纯二尖瓣狭窄未入选)16例;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患者11例(无条件接受外科手术者,轻中度脱垂)。年龄39~67(平均50±5.4)岁,男34例,女26例,心功能分级均在NYHAⅡ~Ⅳ级,均有临床症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以上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或多排CT检查可排除冠脉病变,并排除合并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辛伐他汀组32例,其中,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17例,男10例,女7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9例,男5例,女4例;二尖瓣脱垂综合征6例,男3例,女3例。对照组28例,其中,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16例,男10例,女6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7例,男3例,女4例;二尖瓣脱垂综合征5例,男3例,女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疾病组成无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 依据《中国慢性心衰诊断治疗指南》药物标准化抗心衰治疗(包括利尿剂、转化酶抑制剂、正性肌力药物)基础上,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起始量为5 mg/d,3 d后加至10 mg/d。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标准化治疗,均8 w后结束。
1.3 左室功能测定 治疗前后两组均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治疗前后的LVEF值,评价治疗前后左室功能。每周行两次动态24 h心电图检查,记录各种心律失常。
1.4 化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于次日清晨采血,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CRP蛋白测定使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正常值为(10 mg/L以下),于治疗8 w复查。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计量资料的t检验和率的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及LVEF比较 辛伐他汀组CRP、TC、LDL及LVEF在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CRP及LVEF在治疗后有所改善(P0.05),但TC,LDL无变化。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辛伐他汀组CRP、LVEF、TC及LDL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在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及LVEF比较(略)
与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比较:3)P0.05,下表同
2.2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辛伐他汀组在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及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有所下降(P0.05)。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无差异。见表2。
2.3 两组患者随访结果 治疗8 w后,对照组25人完成随访,3人死亡,其中2人死于恶性心衰,1人死于室颤。辛伐他汀组31人完成随访,1人死于恶性心衰。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略)
3 讨论
本观察所选病例,虽然非缺血性心脏病病因不同,但所致心脏的病理生理改变基本相同,即均有心脏扩大,心肌细胞重构,临床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他汀类药物可改善神经激素失衡,并改善心功能,从而有可能使有症状的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获益。Takemoto等〔1〕在鼠的主动脉狭窄模型中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逆转心肌细胞的肥大。同时,Bauersachs等在培养鼠的单个心肌细胞中也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逆转血管紧张素(Ang)Ⅱ介导的肥大亚型的心肌细胞〔2〕。CRP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炎症和组织损伤标记物〔3〕,而IL6是刺激肝脏释放CRP的最强因子。基础治疗中的依那普利及倍他乐克均具有拮抗AngⅡ、抗交感和抗炎等作用,本研究亦证实他汀类药物可进一步降低血浆中炎性因子浓度,从而保护心功能。
心肌肥大不规则和局部纤维化导致心肌电传导不一致,为折返创造条件,肥大的心肌细胞本身也可造成动作电位时间延长、动作电位弥散,引起折返,而早期和晚期后除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