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秦、秦汉精要
4.“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甲骨文写法如下图所示。其中“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寓意春种;“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寓意夏长;“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寓意秋收;“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寓意冬藏。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 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 B.中国的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 C.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 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的根源 5.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 A.礼仪与政治分离 B.从人治到法治 C.国家管理制度化 D.为民主政治奠基 6.汉朝初年,察举只有贤良和孝廉两科;汉武帝时,增加了儒学、明法(即明习和通晓法令)以及德行、学术等科。这一做法的主要影响是( ) A.改变了选拔的方式 B.修改了选拔的标准 C.规范了选拔的范围 D.提高了选拔的标准 7.据史载,西汉统治者经常对农民采取一些“扶贫”措施。例如,公元前67年,汉宣帝下令“假(农民)公田,贷种、食”;公元2年,汉平帝下令以“赐(农民)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 ) A.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B.增加地主经济收入 C.弥补生产资料不足 D.打击商人敛财致富的行为 10.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 ) 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11.《孟子·尽心》中提道:“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由此,孟子强调( ) A.性本善 B.教育的教化功能 C.学以至圣,致良知 D.民贵君轻 12.董仲舒说:“圣人之性,不可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由此可见( ) A.董仲舒的人性论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 B.董仲舒的人性论为其“天人感应”学说奠基 C.西汉武帝时期社会上出现道德信仰的危机 D.这种人性论的新思想违背了儒家正统思想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吏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 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郡县官吏分工负责; 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定期实行分级考核。 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 制度:郡国并行制。 理由: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侯国直属中央。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主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3)原因: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 中央把部分权力寄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 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认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