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术与生命的合一
学术与生命合一
——回忆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的学术生涯
张舜徽先生离开我们,转眼间已有十七年了,但先生留下的著作,仍
是我们最好的导师,先生治学的精神,仍是我们最好的食粮,为我们指引
①
着学术的方向,鞭策着我们治学的步伐。孔子曰:“温故而知新” ,孟子
②
曰:“归而求之,有余师” ,重读先生的著作,总有许多新的体会,里面
总是深刻地体现出先生一生治学的精粹实质,令人回想不已。在学术不断
发展进步的形势下,重温先生的著作与一生治学的经历,以表对先生事业
的继承之意,和对先生杰出人格的怀念之情。
先生的学问,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高度赞誉,堪称二十世纪研究国学的
典范。能有如此拔萃而不群的影响,绝非仅靠所出著作的物理厚度与不懂
学问的人炒作起来的虚浮声誉所能致。静思其中深层的魅力之源,无他,
惟先生能在一生中把学问与生命融合为一可以当之,这种合一,使博通的
学问与不刊的卓识,带着一个学者全部生命的力量,植根于中国学术的长
河之中,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可称真正的学问与有价值的人生。体认先生
的治学精神,深感以全部生命为其底蕴的学问与人格,绝非是只知“书中
自有黄金屋”而以学术为稻粱谋者为了虚名和实利而制造出一本本“著作”
或多少篇的“论文”以求得世俗荣耀者所能比肩,所敢奢望,所可妄评的。
身为后学之人,只有准确理解先生的学问命脉所在,才能真正继承先生的
治学精神,而使自己的人生也与学术合一,既把中国悠久深厚的学术传统
发扬光大,又使自己的生命与人格臻于圆融博通之境。
① 《论语·为政》。
② 《孟子·告子》下。
一、学问与生命
1991 年8 月,先生已经八十高龄,回首往事,写下了一篇短文,名曰
《八十自叙》,文中回顾了自己的生命历程与治学道路,为我们留下了一篇
亲切有味而意义深长的文章,使我们了解到先生的学问与生命之间的恒等
式,其中说:
日月易得,时光如流,入此岁来,而吾年已八十矣。自念由少至
老,笃志好学,未尝一日之或闲。迄今虽已耋耄,而脑力未衰,目光
犹炯。闻鸡而起,尚拟著书;仰屋以思,仍书细字。有如《表记》所
云:“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俛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己。”《荀
子》亦曰:“学至乎没而后止也。”自惟终始,庶几近之,余之一生,
自强不息,若驽马之耐劳,如贞松之后凋,黾勉从事,不敢暇逸,即
至晚暮,犹惜分阴。因自号“无逸老人”,所以自概其生平也。……早
在童稚,即闻鸡而兴,嗜学不怠,一生早起之习,实始于此时。……
历丁壮迄乎耋耄,以教学终其身。生平无他事可述,讲习之外,惟教
书数十年,著书数十种耳。①
何谓学问与生命合一?看先生的《自叙》,应有明解。自少至老,“未
尝一日之或闲”,每日都是“闻鸡而起”,嗜学不怠。以古人所谓“俛焉日
月孳孳”,“学至乎没而后止”的精神自励,“黾勉从事,不敢暇逸”,珍“惜
分阴”,生平除了教书就是读书、著书,竟“无他事可述”,这样的学问,
就是与生命合一的学问;这样的生命,就是与学问合一的生命。
对照先生的这种合一,再看其他人的表现,自可体会何谓“以生命为
底蕴”的学问。中国人有天人合一的传统,在先生的生命实践中,自然的
生命是“天”,而人生的治学就是“人”。能使二者融合贯通,合二为一,
这就是天人合一,也就是吾所谓“学问与生命的合一”。
二、乐在其中的“自然流”
学问与生命的合一,在先生来说,并非苦行僧式的自我逼迫、强制和
压抑,更无企求功名利禄的庸俗目的与用心,乃是一种自然而然、顺乎天
① 张舜徽:《讱庵学术讲论集》,岳麓书社,1992 年版,第908 页。
性、平平常常、毫无做作的朴实人生,吾命之曰“自然流”。
先生常说,做学问就要“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要像荀子《劝学篇》
所说:“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先生
①
曾撰《又次草堂记》 ,其中说道,“余困学毕生”,此即孔子所说的“困而
学之”。“困学毕生”,即终生治学。此文又说:“余以中材而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秋人教版八年级上英语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docx VIP
- (完整版)元素周期表(word全面版) .pdf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试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 VIP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宣讲培训).pptx VIP
- 监察法试题库完整.doc VIP
- 水稳运输车驾驶员安全技术交底.pdf VIP
- 外墙保温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VIP
- 林草--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pdf VIP
-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Unit 4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and thinking课件(共38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矿产行业审计风险分析报告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