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
了解受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熟悉几种受众观;了解受众对新闻媒介的影响,掌握受众的特征,熟悉受众的分类,理解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明确受众的权利。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受众的特征;受众的分类; 受众的定位;受众的权利。 受众为王的时代,我国的新闻传播有什么新变化? 第十二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 几种受众观 一、受众——“阅听人” 从传播学的视角看,受众是新闻接受者最主要的身份。它包括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和互联网的网民,也可以称为“阅听人”。 二、群众——“被宣传者”、“学生” 可能接受媒体传播的观点、意见直至在立场、态度上和媒体保持一致的群众。 三、大众——“消费者” 在商业社会,大众往往表现为众多的消费人群。 作为市场的受众仍然摆脱不了“他者”的身份,只不过由传媒“劝服”的对象变成了传媒“捕获”的对象。 四、公众——“参与者” “公众”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他们由公民组成,理智而乐于思考,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不易被他人所左右。 公众是以公共领域的参与者也是现代大众传播的参与者的身份与传播者互动的。公众不会被动接受媒体的宣传或迎合,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信息沟通与传播活动。 第二节 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 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有哪些决定性的影响呢? 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 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支援 第三节 受众的特点 受众求新,求变心理强烈,信息需求旺盛 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 受众信息需求出现多元与分化 第四节 受众的细分 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分,可以划分为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为不同的次属群体。 3、按照接触媒介的频率,可以分为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 4、按照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可以分为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 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可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 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可以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第五节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受众定位是媒介定位的关键, 而核心受众定位又是受众定位的关键。 成功的秘诀:寻求市场“缝隙”和传播“盲点”,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 第五节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主要包括几部分? 总体指导原则是什么? 宽窄适度,范围适中。 范围过宽、过大,等于不分;受众定位过窄也不行,曲高和寡。 “度” :确定适当的核心受众群, 以核心受众群为中心。 核心受众群体的确立因素 1、受众区域定位 新华社1999年4月26日《地区性报纸占据中国报业市场主导地位》的消息报道:“一项覆盖中国60个主要城市的报纸读者调查显示,在各城市日报平均阅读率排名前三位的报纸几乎都是当地报纸。” 《六城市报纸影响力研究》调查报告表明:我国当前区域报纸的影响力高度集中。 《六城市报纸影响力研究》 电视是天上飞的,越具全国性越好; 报纸是地上跑的,越具地方性越好。 2、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 “新四有人群”: “有点权,有点钱,有点品位,有点闲(善于休闲)”。由政府机关、教科文卫单位或企事业单位的公务员、专业人士或“白领人士”组成,可称之为“强社会行动能力人群”。 《华西都市报》自称“市民的公仆”,《燕赵都市报》致力于“为市井人家办报,让平民百姓爱读”,《楚天都市报》希望“帮市民之所需,解市民之所难”,《大河报》则“采缤纷天下事,入寻常百姓家”。 不管领导还是群众,“白领”还是“蓝领”,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市民”。 3、受众的年龄定位 4、受众的文化教育程度定位 大型综合性日报的受众比晚报、都市报的受众的文化水平高,时政类节目的受众比游戏类节目的受众文化素养高。 主流媒体通常把自己的受众定位为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人,这一类人正是社会强势群体,拥有较强的“话语权”和投资决策能力,是广告商青睐的对象。 第六节 受众的权利 知情权 “知情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记者库伯提出的。 新闻自由不是媒体的一项特权,它应该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延伸,而公民的言论自由又是以公民“获知”真相为前提的。 最早记载与知情权相关内容的,是1776年瑞典的《新闻法》,规定了政府文件应向人民公开的原则。 影响较大,内容较完备的是1966年美国制定的《信息自由法》。 1、受众在新闻生产和传播过程中是否重要? 2、请描述不同传媒的受众特征。 3、未来的受众是怎样的? 传者中心 受者中心 受众是谁 1 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 2 受众的特点 3 受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