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道德经养生理念浅悟.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德经养生理念浅悟 辛一山 原创 | 2011-03-02 15:03 | 道德经微妙玄通,讲的是世界运行的规则和道理。古人阶级分化明显,统治阶级甚或条件优越,因此延长寿命时他们的最大需求。常年累月对养生经验的发展和验证,使我们的先人有着极其丰富的养生经验,有些养生经验认识甚至是我们现代都 想不到的。道德经为阐明“道”理,有很多的章节是依据古人容易理解的养生经验来说明的。故而道德经中存在着很多的养生经验和正确观念。 古代已有很多的人对道德经的养生理念进行阐释。如魏伯阳的《参同契》、葛洪的《抱朴子》、陈抟的《指玄篇》、元朝黄元吉对《道德经》的气功修炼解释等等都是古人对老子《道德经》的理解。但是由于古代领悟较深的人都有“害怕泄露天机”的顾虑,故而对于道德经的注解多晦涩古奥,难以完全理解。魏伯阳、葛洪理解道德经和易理用之于炼丹、练气;陈抟主要在于讲述道理以修炼达到物我玄同;黄元吉总结前辈的经验,认准命之关键为气,因此他将《道德经》解释为气功修炼的指导书。本人反复研读《道德经》,对于其中的一些养生观念有浅薄的领悟,也就是说认识到道德经养生的一些方法论。故而在此作出论述,以达抛砖引玉之效果,请方家不吝指教。不为私利,乃为大众之健康。亦即为“道”的传播尽力。 道德经中讲述养生观念的章节详细罗列如下: 第一章 给出“有”和“无”的定义,并指出这两个概念不是那么好理解,“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是这个意思。在随后的第十一章中又对“有”和“无”的概念在此进行说明,“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因此“无为”的方法论乃是注重开始和实用,而不是什么都不作为。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指导方法,世界上不管什么事,只要贯彻从开始出发研究问题的关键点,就可以有效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养生上,统合整篇道德经的精神,就是注重初始状态。人生的初始状态就是婴儿,因此婴儿得天赋之充足的“柔软、气足、无欲、无思、交融天地”等很好的状态就是后来人养生必须依据的理念。只要可以做到其中的部分对于延续生命是有很多的好处。道家修炼术中就有柔软延寿的说法;而练气功与天地交通则是道家修炼的基本方法。清净、无欲、不愤怒、不纠结,是身体健康的保证,心平则气和。深刻研读第一章,理解道德经的方法论,那么养生延寿不在话下。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谷神即包容、谦虚的心态。人要象山谷那样容纳,就可以获取天地的各种能量。将人之躯体想象成为大的山谷接纳天地的精气、正气,那么身体状态就会出奇的好。其中“玄牝”的意思就是难以察觉的雌性,雌性的特征是静待灌输。男性如果有这样的意识,在两性的做爱中不一味的考虑输出,而多考虑如雌性般接纳、容留外部精气,那么可以很好的保持雄风。此方法行之有效,注意修炼可长期保持雄风。我有一位七十几岁的老师信从我的观念,现在雄风依旧。而且那个比他年轻近三十岁的老婆,在与同事交谈中得知,老公的功能比四五十岁的人还强健。不管他们两是否夸大,但依照谷神原理修炼,成效是肯定有的。阳之刚猛如果可以糅合阴之容纳,那么性功能之强健是不存在问题的。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因此养生的关键并不是依靠什么补药、食品,或者是那些 “取阴补阳”的歪斜的理论。衍生的关键是平和不自生。人保持与天地的性质相近则会长寿。天地之性质是利万物而不自夸。例如我们帮助人使人向上或得利,我们不用去考究回报于结果,自然的我们的气息就会与天地协同。而那些得到帮助的人就会在整个大的生存系统发散出有利我们的信息,这对于养生液是很重要的。而且在帮助人的过程中,帮助人的人可以获得身心的极大愉悦,这种愉悦的心情很有利吸收天地的精气。故此“行善得寿”。很多不明所以的江湖人士在奉劝富人延寿时多劝导行善。但他们不明白人延寿的机制,只是目的性很强为延寿而行善,那么其效果是很有限的。因为人只有在行善中获得那种愉悦的心情才可以和好的感受天地的精气,才可延寿。总之,利万人、利社会的人肯定比其正常的寿命更加绵长。尽自己绵薄之力帮助周围的需要帮助的人是延寿的要诀。相反的害人、淫邪之事会令人的心神不定,故而败坏与天地的交通,则会折寿。 第十章 这一章完全是对养生观念的论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讲的是心态的稳定。人只有心态稳定才可以符合天地交融之界定状态(道家观念是人是天地交合的产物)。因此不要受惊吓,不做非分之事,就不会有神智不清,就可以保持体魄合一。 “博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本句要求人养生必须要使人的筋骨柔软。筋骨柔软的关键是气。因此所有的筋骨僵硬之处都可以想象我们所呼吸之气充斥其中,以此到达筋骨柔软的状态。此一方法也屡试不爽。很多年岁大的腰弯不了的人,在我的诱导下都可以在一两个小时候内达到腿站直手指触地。最好的状态时能够像婴儿一样不想那么多,自然的达到柔软的程度。 “天门开阖,能如雌乎?”天门乃百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