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词曲五首教师版
25 诗词曲五首(教师版)
古水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
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赏析名句。
2.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3.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赏析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第一课时
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赤壁》
1.读准字音
烂柯kē人? 侧畔pàn 长zhǎng精神??折戟jǐ 寥liáo落??????? ?
惶huáng恐???宫阙què??婵chán娟juān? 绮qǐ户? ?踌chóu躇chú
2.了解作者及背景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原是匈奴后裔,后改汉姓。自幼好学,博览百家。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科进士,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后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推行改革,他与柳宗元同为革新派核心人物,因革新失败,一贬再贬,居外23年。后奉召回洛阳,官终检校礼部尚书。
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与白居易于扬州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2)《赤壁》: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外,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3.熟读这两首诗,感知内容及主题。
一、品读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概述诗意: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2.赏析诗句。
①“巴山……置身。” 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②“怀旧……柯人。” 此处作者借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③“沉舟……木春。”这两句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诗人身世之感。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④“今日……精神。” 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3.归纳主旨: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二、品读赏析《赤壁》
1.概述诗意
一支古老的断戳沉落在江底,岁月流逝也未使它消蚀;磨出铮铮亮光,认出它是三国时代的兵器。如果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美丽的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2.赏析诗句。
①“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含义?
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诗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这两句话一方面是议论历史,另一方面也曲折地表达了诗人有才华而不得意的感慨。
②“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3.归纳主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熟读背诵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学习《过零丁洋》和《山坡羊·潼关怀古》
1.解释词语
销 干戈 磨洗 折戟
将 寥落 零丁 长精神
2.了解作者及背景
(1) 《过零丁洋》:文天祥(1236~1283),是我国南宋大臣、文学家。公元1275年,元军进逼南宋,文天祥在江西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浙江杭州)帮助朝廷抗敌。第二年担任右丞相,奉命去元营谈判时被扣留。后来脱险,冒着九死一生到达福州,继续抗元。最后兵败被俘,被送往燕京(今北京市),囚禁了三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