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和残留及其作用机制.pdf

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和残留及其作用机制.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和残留及其作用机制

年第 期 中国饲料 2011 2 41 饲料卫生 玉米赤霉烯酮的 污染和残留及其作用机制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姜淑贞 杨维仁 杨在宾* 摘要 玉米赤霉烯酮( )是由镰孢属真菌产生的类雌激素毒素。 本文综述了 的污染现状及其在动物组 [ ] ZEA ZEA 织中的残留现状,并且总结了ZEA 的可能作用机制。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污染;残留;作用机制 [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S816.3 [ ] A [ ] 1004-3314 2011 02-0041-04 ( ), , [Abstract] Zearalenone ZEA an estrogenic mycotoxin is mainly produced by Fusarium fungi.The contamination , and residue in animal tissue of zearalenone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action of zearalenone was pro- posed. ; ; ; [Key words] zearalenone contamination residue mechanism of action 玉米赤霉烯酮(ZEA ),又称F-2 毒素,主要由 等在地里感染真菌导致结痂,玉米、谷物等一般在 禾谷镰刀菌产生的一种具有雌激素活性的非类固 贮存过程中感染。 ZEA 与高等植物性器官生发、 醇类真菌毒素。 研究表明, 具有生殖毒性、血 分化、乃至成熟都有密切的关系。 等 ( ) ZEA Meng 1989 液毒性、细胞毒性、免疫毒性和遗传毒性,可导致 报道, 冬性植物在春化过程中茎尖内累积ZEA , 生殖障碍、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且其累积量与春化作用的深度同步,当ZEA 的积 1 玉米赤霉烯酮的生物学特性 累量达到高峰时,标志着春化作用的完成,同时冬 ZEA 最初是从污染了禾谷镰刀菌的发霉玉米 小麦、玉米、棉花等的花器官内ZEA 的含量,无论 中分离获得。 ZEA 纯品为白色晶体, 分子式为 是雌蕊、雄蕊都以开花时达高峰,此时它可能与授 C H O ,相对分子质量为318 ,熔点 161 ~ 163 ℃。 粉、受精有关。 18 22 5 紫外线光谱最大吸收为 、 和 , 动物饲料或原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 236 274 nm 316 nm 2.2 红外线光谱最大吸收为970 nm ,不溶于水、二硫

文档评论(0)

junzilan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