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分析
修改意见:1. 这个文章前后矛盾。到底是子宫切除还是子宫肌瘤剥除术。要作者自己修改
3.题目和内容要统一,基本要求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10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n=54)与常规组(n=54)。常规组以常规开腹子宫切除术作为主要治疗方式,实验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作为主要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上述多项数据的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前,各项生存状态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之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存状态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各项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促使患者以更快速度恢复出院,并最大程度控制术后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腹腔镜手术能够更好的恢复患者的生存状态,促使患者可以更快恢复正常社会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术;临床疗效
子宫肌瘤是孕龄妇女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临床当中的治疗方式也非常多,大多数都是以手术治疗为主[1]。伴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在子宫肌瘤疾病方面的应用越发普遍[2]。对此,为了更好的明确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方面的临床疗效,本文以我院患者为例,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10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8例患者年龄分布在27至46岁,平均年龄(41.5±5.2)岁。所有患者疾病类型:肌壁间肌瘤87例,其他21例;单发68例,多发40例。将10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n=54)与常规组(n=54)。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类型等多方面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以常规开腹子宫切除术作为主要治疗方式。在麻醉之后实行常规下腹部手术切口,并在进入之后一次分离各层组织和肌肉,并对病灶进行检查,切除子宫肌瘤,然后实行常规切口和其他后期手术处理。
实验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作为主要治疗方式。患者采用全麻,持续心电监护,采取膀胱结石头低脚高位,气腹压力设置成为10mmHg,穿刺点在脐部10mm套管针放置腹腔镜,耻骨联合上3cm以及右麦氏点分别安装5mm和10mm的套管针,并放置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手术方式为:在子宫肌瘤突出位置处采用电钩做切口,直到肌瘤表面可以发现白色肌瘤核,前壁肌瘤呈现“/”形状切开,后壁肌瘤采用“\”形状切开,切开口长度确保和肌瘤直径相当,沿着假包膜剥离子宫肌瘤,对于存在活动性出血患者采用电凝止血。肌瘤在剜出之后,创面采用大三角针可吸收线简短全程缝合止血,并采用肌瘤切割器逐步切碎采取肌瘤。如果肌瘤比较大或者位置较深难以缝合,前壁肌瘤患者可以在耻骨连恶化扩大切口3cm的子宫创面分层缝合止血,对于后壁肌瘤患者,如果缝合难度较大,也可以经过后穹隆翻出子宫之后,在创面缝合止血,剥离出的肌瘤从腹壁或者是阴道取出。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与此同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状态。简表当中的评估内容主要涉及到生理、心理、环境支持以及社会功能四个方面,每一个方面的评分最高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生存状态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9.O软件实现。数据间的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临床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规范检验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上述多项数据的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2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术后感染发生率 实验组 54 32.2±4.5 81.5±3.4 2.4±0.6 0(0) 常规组 54 62.2±6.1 82.8±4.5 5.0±1.1 5(9.26%) P值 -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存状态对比
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前,各项生存状态评分无明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