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46例临床分析.docVIP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46例临床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46例临床分析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46例临床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病,其死残率均较高。虽然以往的 治疗 方法 甚多,但疗效并不十分满意。我院内科自2000年3月~2006年3月 应用 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巨大血肿脑出血46例,手术收到较好效果,笔者在实践工作中 总结 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6例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35~77岁,平均57.4岁。有高血压病史者35例,均未系统治疗,11例否认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正常2例,其余患者血压210~158/143~98mmHg。活动中起病29例,安静中起病4例,激动后起病13例。意识清楚7例,嗜睡19例,浅昏迷17例,深昏迷3例。双瞳孔不等大30例,眼球凝视15例。偏瘫46例,颈强直16例,病理征46例。46 例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颅CT检查,并按多田氏法 计算 脑出血量(不含脑室内血肿)。46例患者中,基底节34例,血肿量35~75ml,平均56.3ml;丘脑2例,血肿量15~20ml,平均17.5ml;脑叶10例,血肿量48~88ml,平均65ml。破入脑室10例,中线结构移位36例(移位2~12mm,平均5.7mm)。发病距手术时间:3~6h者8例,7~24h者24例,25~72h者14例。 1.2 治疗方法 46例均在局麻下完成手术,烦躁不安者适当给予镇静剂。以手术前CT显示血肿最大层面的血肿中心部位为穿刺靶点,避开头皮血管及重要功能区,在电钻驱动下,将特制的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北京万特福 科技 公司产品)钻透颅骨,置入血肿腔内,在颅骨上自锁固定,拔除针芯,放上橡胶圈,抽吸血肿(抽出计算血肿量的30%~40%)。并以生理盐水等量置换,冲洗血肿腔之后,向腔内注射(1~2)×104u尿激酶,闭管3~4h后开放引流,每日重复2次,至血肿清除后拔除穿刺针。同时给予控制血压、预防各种并发症等药物。 2 结果 全组拔引流管时间在术后3~6日内。3日内意识清醒15例,1周内清醒11例,2周内清醒4例,植物人4例,死亡12例(病死率26%),手术后24h内因脑疝致中枢性呼吸衰竭死亡5例,术后5~9日上消化道出血死亡3例,手术后第5日拔管后2h再出血死亡2例,术后26日因肺感染、全身衰竭死亡2例。 3 讨论 (1)高血压性脑出血在最初几小时内由于血肿迅速增大,血肿内压力急剧增高,使周围脑组织挤压、损伤和坏死,继发脑水肿[1]。近年的 研究 结果表明,脑出血早期血肿继续扩大和血肿周围半暗带形成是导致临床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2,3]。所以对颅内巨大血肿的患者,更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清除血肿,减轻脑血肿,解除颅内的占位效应,消除脑疝,才能有效地抢救生命。本组46例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穿刺后,首次抽出血肿量的30%~40%,多数患者手术后即双侧瞳孔变等圆,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2)关于手术时机,笔者认为:(1)手术时间越早,疗效越好,但超早期(6h)手术再出血率甚高。(2)手术时间过晚,虽然再出血率低,但是手术后致残率相对较高。因此,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时机是出血后6~12h,此时手术不仅再出血率低,而且有助于缓解血肿后的继发性血肿周围缺血水肿的病理改变,降低手术后患者病残率。 (3)预防术后再出血。有学者认为,术后血肿腔内再出血的原因并非由于操作损伤所致[4];为了避免再出血,不宜早期进行手术,避免过度抽吸[5]。笔者体会再出血与以下因素有关:(1)“工作室”的制作过程必须耐心,单次抽吸血肿量不宜过快、过多,抽吸负压切忌过大,以确保颅内压平稳下降;(2)患者血压未控制,烦躁者未能有效镇静;(3)发病6h内手术再出血发生的机会较多。 (4)血肿破入脑室者易形成脑积水,尤其对于严重铸型出血者,有时危及生命。血肿清除术后,需行脑室外引流和腰椎穿刺置管持续排放血性脑脊液。 (5)由于术中清除部分血肿,术后可不用或少用脱水剂,减少了肾衰竭、心功能不全及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 参考 文献 】 1 Niizuma H,Suauki J.Stereotactic aspiraton of putamind hemorrhage using a double track aspiration technique.J Neurosurg,1988,22:432-438. 2 李铁山,韩仲岩.脑出血继续出血及其 影响 因素.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9,7(2):95-96. 3 张士勇,王培元.血肿周围半暗带对超急性期幕上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中国 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5):314. 4 Kancel Ei,Perexecox VV.Stereoraxic evacuation 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