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课案.doc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课案.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课案

第四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教学内容: 本单元继续教学统计,具体安排如下表: 例1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例2分段整理数据 例3平均数的意义、计算方法及其实际应用 教材简析: 经过第一学段的教学,学生已经能够在小组内、班级内、学校内进行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并整理数据;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数据信息,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利用获得的数据开展分析、判断活动。本单元继续教学统计,主要内容有: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分段整理数据;平均数及其应用。本单元的统计仍然围绕数据活动而进行,进一步体现了统计是收集、整理、呈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从表面上看,统计图表、分段整理数据、平均数等都是传统的小学数学内容,但现在教学这些知识,要体现统计是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要突出统计教学是组织学生开展数据活动的过程。 教学建议: (一)引导学生看看、填填、画画,逐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数据 统计表和统计图都是数据的载体,能够简便、清晰地呈现数据,方便人们的交流。第一学段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数据(画图、做记号、写数字等),是因为那时的数据比较简单,容易表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有利于学生体会数据里蕴含的信息,体会数据信息可以表达、可以交流。但是,统计图表毕竟是人们呈现数据的重要方式,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很多、很广,应该让学生掌握统计图表的基础知识,学会应用统计图表。这就是本单元例1的编排意图。 统计表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写在表格的有关栏目里,人们根据数据所在的栏目,理解数据的实际意思。条形图利用有长有短的直条表示有大有小的数据,人们根据直条的长短体会数据的大小。例1设计了“调查记录——简单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教学线索,鼓励学生“数数、写写、画画”,引导他们“看看、想想、试试”,主动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体会统计图表在呈现数据时的作用和价值。 (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学分段整理数据,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整理数据的经验开展分段整理的活动 “分类”是一种常用的整理方法。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能按统计对象的某些特点,如品种、颜色、形状、用途……进行分类,获得各类的有关数据。本单元继续教学把一组数量按大小分成若干段,分段进行统计,获得各段的数据,并反映到统计表里或统计图上。 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分段整理是处理数据的一种方法。例2教学分段统计,提供了梅峰小学鼓号队32名队员每个人的身高厘米数,以及适宜穿小号、中号、大号服装的身高数。要解决的问题是:为鼓号队队员每人购买1套服装,需要购买每种服装各多少套。这样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按穿小号服装的身高“130~139cm”、穿中号服装的身高“140~149cm”、穿大号服装的身高“150~159cm”去分段统计,从各身高段的人数确定各号服装应购买的套数。像这样从实际问题引出分段整理数据,既体现了整理数据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又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数据的分段整理活动。 对32个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可采用的具体方法比较多。教材要求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并提供了用于整理的记录表。这是因为在数据较多的情况下,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对每一个数据归类记录,能避免遗漏和重复。在分类整理前,应提醒学生看清每一个数据,确定各个数据属于哪一段,及时在有关段里作出记录。分类整理以后,应把各段的人数相加,看看是不是32个数据,及时检验分段整理的结果。 (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和算法,学会利用平均数进行比较和分析 平均数是一种常用的统计量,它能集中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例3教学平均数的知识,包括平均数的意义、算法和实际应用。教学平均数的重点不仅在于怎样求平均数,更在于用平均数描述、分析一组数据的状况和特点,或者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例题的编写不是给出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感受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平均数的特点,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验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的具体应用。 (四)通过《动手做》收集数据,体验“不确定”里有“确定” 练习七的后面有一次《动手做》,安排一项实验:用滴管往一枚1元硬币上滴水。探索的问题是:在水不外溢的情况下,最多能滴多少滴水?要求先估计滴数,再做四次这样的实验。 教材希望学生获得两点体会:第一,估计是否正确,应该用其他办法来检验;估计会有些误差,但不能太大。第二,四次滴水实验的结果(1元硬币上存水的滴数)不完全相同,但差不多。这就是“不确定”事件里的“确定性”现象。即:如果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次数充分地多,会表现出相同或相近的结果,这是重要的统计思想。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了解它们的结构和特点;会分段整理数据,能用统计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