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和瘤黑粉病.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米粗缩病和瘤黑粉病要点

玉米粗缩病和瘤黑粉病 概述 玉米粗缩病又称“坐坡”或俗称“万年青”。 发病后,植株矮化,叶色浓绿,节间缩短,基本上不能抽穗,许多地块绝产决收,尤其春玉米和制种田发病最重,甚至导致玉米种子的短缺,危害相当严重。 在六、七十年代曾严重危害,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河北、河南、山东、甘肃等北方地区发病逐年加重。 中国玉米产区分布图 1、20世纪60、70年代,玉米粗缩病在西北内陆区和青藏高原区出现。 2、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玉米粗缩病在北方区、黄淮区大流行。 3、2009年左右,粗缩病在南方丘陵区出现。 症状 有点与众不同啊! 这个很奇葩! 这个更又矮又粗啊! 症状介绍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 玉米5-6叶期表现症状,在心叶中脉两侧的叶片上出现透明的断断续续的褪绿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展至全叶呈细线条状;叶背面主脉及侧脉上出现长短不等的白色蜡状突起,又称脉突;整株叶片浓绿,基部短粗,节间缩短,有的叶片僵直,宽而肥厚,重病株严重矮化,高度仅有正常植株的1/2,多不能抽穗。 发病晚或轻的仅在雌穗以上叶片浓绿,顶部节间缩短,基本不能抽雄穗。 病原 病原物:粗缩病毒,主要是(Maize rough dwarf virus,MRDV)病毒,另有MRCV、RBSDV(中国)、SRBSDV三种病毒。 MRDV: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粒体球型。 左图为粗缩病病毒(MRDV) 寄主范围广, 除玉米外,还可侵染57种禾本科植物。 MDRV主要由灰飞虱传播。 侵染循环 越冬:主要在小麦和杂草上越冬,也可在传毒昆虫体内越冬。 传播:传播循环 小麦或杂草 生长中的玉米 灰飞虱携带病毒 玉米被感病 禾本科作物或杂草 晚秋灰飞虱再次携带病毒 秋后,携带病毒过冬 灰飞虱寄在玉米上 发病条件 灰飞虱的数量。前作麦田病株多,灰飞虱数量大发病重。 玉米播种期及栽培方式。播种早,玉米苗期赶上灰飞虱发生盛期,发病重。一般春玉米发病重于夏玉米。夏玉米套种发病重于纯作玉米。 玉米靠近树林、蔬菜或耕作粗放、杂草丛生,一般发病都重,主要是这些环境有利于灰飞虱的栖息活动。 种植感病品种,发病重。 防治措施 选用抗耐病品种 豫农704、鲁单50、鲁单053、农大108等。 加强和改进栽培管理 调整播期,适期播种,避开灰飞虱传毒高峰。 避免与蔬菜、棉花等插花种植。 对早播玉米发病重的,应尽快拔除改种,发病轻的地块应根据实际情况拔除病苗,并加大肥水,使苗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性,减轻发病。 改套种为纯作,并在播种前深耕灭茬,彻底清除杂草(包括地头、地边),减少侵染来源。 药剂防治 药剂拌种:内吸杀虫剂和种衣剂进行拌种,可以有效的防治灰飞虱的危害。在播种前,还可以采用土壤消毒剂进行土壤消毒。 喷洒农药:可分为3类,一是灭杀携带病原物的灰飞虱,如扑虱灵。二是喷洒病毒A(一种植物病毒的克星)500倍液或植病灵800倍液防治病毒。三是用除草剂消灭杂草,减少病毒寄主。 喷洒时间及方法: 1:出苗前,可以蜱虫啉等药剂预防。 2:玉米三、四叶期,要及时喷洒扑虱灵之类的药剂防治灰飞虱。 3:玉米七叶前,每隔6——7天喷撒病毒A之类的药剂。 防治玉米粗缩病是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二者不可或缺,核心是控制毒源、减少虫源、避开危害。 玉米粗缩病的抗病研究 玉米粗缩病的抗性研究,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前提。 现研究表明,我国没有任何完全免疫粗缩病的玉米品种,只有少量的高抗品种,主要集中在PB亚群和塘四平头亚群,美国杂交种78599来源的自交系是抗粗缩病种质的一个重要来源。此外,从美国夏威夷大学引进的E13、E115均表现为高抗粗缩病。在地方农家种中,四川农家种80322是一个重要代表。 抗病QTL定位的研究 QTL:数量性状位点,QTL的研究,是克隆抗病基因、研究抗病机理的前提,同时可以用来指导抗病育种,提高抗病资源的利用率。 Direnz等在BSLl4和M017的227个F3家系中通过复合区间作图定位了1.03 bin、 8.03/4 bin(19)两个位点。 史利玉等利用514个SNP标记和72个SSR标记在X178和B73组配的89个 F8代重组自交系中定位了一个粗缩病主效抗病QTL,位于8.03 bin。(SNP/SSR,微卫星分析,可以提供从引物开发、引物筛选、批量扩增、测序仪检测到数据分析全方位解决方案。) 何龙、王飞、商伟、陈艳萍等也分别用不同方法对玉米粗缩病抗病基因进行定位。 目前为止,已经对MRCV、RBSDV定位了2、22个基因。 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