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儒道思想谈陶渊明诗文美学思想.docVIP

从儒道思想谈陶渊明诗文美学思想.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儒道思想谈陶渊明诗文美学思想 摘要:陶渊明熟谙儒家学说,他有儒家的入世精神,也像儒家那样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其诗文中引用儒家经典很多,仅《论语》就有37处。他又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在诗文中多用《老》、《庄》的典故。陶渊明在诗文中继承了儒家思想创造出“善”之美、劳动美、精神美三方面的美学特征,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独特的儒家“三美”之作。陶渊明诗文自然、真、旷远的艺术特征是受道家的美学思想的影响,对其既是一脉相承又是发展。 关键词:陶渊明,美学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影响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有一个特征,这就是他能亲生产劳动,接近劳动人民,歌颂劳动,在当时社会士大夫鄙视劳动的下这具有进步意义参加劳动,尊重劳动人民,能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并且感到有很大的乐趣《癸卯岁始春怀左田舍》二首、《归园田居》《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都描写了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在昔闻南苗,当年竟未践。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人负来还。”“温原长如此,躬耕非所叹。”作为封建社会的一诗人,能早出晚归辛勤耕作,并且要“长如此”,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少见的。他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是真挚的“且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于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觞远见候,疑我与时乘。”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与劳动人民密切关系,他们在一起聊天谈心,喝酒,无所不谈。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有点像世外桃源的光景这些描写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起首四句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 “适俗韵”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诗人。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不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简笔的勾勒显出生活的简朴。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淡,味道却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解悟陶渊明的人生理念及时代价值[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3). [4]李锦娣.陶渊明的美学思想[J].岱宗学刊.2003-3.(1). [5]徐新杰.论陶渊明的“真”[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3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