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华《三国志辞典》商兑.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国志辞典》商兑 如所周知,辞书的编写很难达到理想的程度;特别是几十人动手、短时期交稿的辞书,不可能没有毛病。山东教育出版社《辞典》也存在着上述情况。拿开头的书影来说,百衲本的书影被注成了“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排印本”,而真正的金陵活字本则被注为“百衲本影印宋绍兴刊本”,这恐怕是编校时的疏忽。又如《前言》说“力求收词全面”,《凡例》说“正文和注文一概收录”,这恐怕是主编者的最初意图;事实上,该书的收词还远远不够“全面”,有不少“难懂的语词、成语典故、人名、地名、民族、职官、历史事件以及天文历算等”尚未收录,这显然是编写时间不够的缘故。限于篇幅,本文不拟涉及面过宽,所讨论的问题只侧重于辞书的立目与词语解释两个方面。 我们清楚地知道,要想推出高质量的辞书,编写者不仅需要先进的理论,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法,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编写经验和研究一般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山东教育出版社《辞典》作为第一部《三国志》专书辞典,基本上达到了主编所预期的目标,实属不易。我们还清楚地知道,眼高手低,专发高论而不干实事,乃是卖弄聪明的空头评论家的通病;所以本文名为《商兑》,并不敢以评论者自居,因为我们目前正从事《三国志大词典》的编纂工作,颇知此中甘苦。至于全文以摘录瑕疵为务,那不过是藉以自警而已。 ? (一)因误解原著而出现的假目 ? 辞书编写的基础工作是看书收词,具体说来,就是切分词语,建立词目。由于《三国志》整理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难点、疑点及盲点,其中隐性的问题往往影响词语切分的准确性;编写者如果在词语的切分上出了偏差,假目便随之而来。假目在实质上属于编写者虚构的词目。例如: 页150 [自卫将军]官名。吴置。《吴书·吴主五子传》注引韦昭《吴书》曰“自卫将军全琮等皆倾心敬待。”(1364) 自古至今,有哪个朝代设置过“自卫将军”?全琮是“卫将军”,没有什么“自卫将军”。打开中华书局标点本页1364,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吴书》中的“自”本是“自……以下”的意思。编写者在职官方面虚构出“自卫将军”,是因为误解了《吴书》原文。 有时,编写者之所以误解原文,是因为没有发现标点本的标点符号问题。《辞典》的凡例说:“选词以中华书局标点本1985年版《三国志》为依据。”由于标点本在句读方面也有不少疏失,如果不加分辨,就难免出现假目。例如: 页42 [王护留] 三国时辽西乌丸都督。魏明帝景初元年(237)率部众内附。(109) “王护留”是个假目。后面第705页又有“护留”和“护留叶”二目,其中“护留叶”的“叶”是“等”字之误,只有“护留”是对的。编写者将“护留”一分为三,重复立目,是因为没有发现标点本使用专名线的矛盾。标点本页109《魏志·明帝纪》标为“遼西烏丸都督王護留等居遼東”,页762《魏志·母丘俭传》标为“辽西乌丸都督率众王护留等”,页835《魏志·乌丸传》注引《魏书》则标为“遼西烏丸都督王護留葉”,对同一个人的名字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标法,矛盾突出,不可不辨。 以上是职官及人名的假目。下面再举地名的例子: 页685 [闓昌门]古城门名。一作开昌门,又称破楚门。春秋吴都西城门。吴王夫差建。(1134) “昌门”才是城门的名称。标点本误在“闓昌门”三字下面加专名线,编写者没有注意到“闓”是动词,通常写作“开”。 ? (二)因沿袭版本误文而建立的误目 ? 误目,即根据《三国志》版本误文所建立的词目。中华书局标点本有第一版与第二版之分,第一版印刷错误少,第二版印刷错误多,1985年版《三国志》即属于第二版;所以当编写者使用1985年版的时候,如果不参考第一版以及第一版所依据的四种旧刻本,即使是很明显的误文也未必能一一发现。 1、因忽略旧本而误 标点本在总体上胜于旧本是毫无疑问的,但标点本也出现了旧本中不曾有的误文,有的误文来自整理者的疏失,有的误文则由于排印的疏失。由排印疏失而造成的误文,虽属显性问题,但有时也会成为辞书编写者的障碍。例如: 页276 [封赡] 丰厚,富足。同义复词。《魏书·陶谦传》:“是时,徐州百姓殷盛,谷米封赡,流民多归之。”(248) 古、今汉语中哪有“封赡”这样的词语?只要查一查标点本赖以互校的百衲本、殿本、局本、金陵活字本就可以发现,旧本都作“丰赡”,标点本两版“丰”作“封”纯属印刷错误。辞书建立“封赡”之类的词目,不仅失收了有用的“丰赡”,还等于为子虚乌有的“封赡”做了推销的广告。这类误目对读者不利,必须取消。 2、因忽略标点本第一版而误 有时,编写者虽然发现了第二版的问题,但是由于没有查对第一版,只好按照《凡例》建立误目。例如: 页53 [太吏] 官名。即太史。《魏书·武帝纪》注引司马彪《九州春秋》:“会北方有赤气,东西竟天,太吏上言‘当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