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绪论中医护理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教研组
1
中 医 学绪 论
中医教研组
2
学习目的
1、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及应用
2、熟悉中医护理学的各个发展时期的重要著作与成就
3、了解中医护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方法。
中医教研组
3
一、中医学的发展概况
中医教研组
4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医教研组
5
(一)中医学的起源:
(夏商周)
《淮南子·修务训》
《山海经·东山经》
中医教研组
6
(二)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时期
作品
主要贡献
一
春秋战国
《黄帝内经》
系统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等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
二
汉唐时期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提出四时食忌、五脏病食禁、妊娠食忌等。
中医教研组
7
时期
作品
主要贡献
二
汉唐时期
华佗“五禽戏”
开创了我国保育保健的先河。(注:模仿虎、鹿、熊、猿、鸟(鹤)五种动物动作,以保健强身的导引方法。)
葛洪
《肘后备急方》
首创了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病人的复苏术。等
孙思邈《备急千金方》
创立了许多护理保健的方法。如漱口、啄齿、摩眼、挽发、及食后摩腹等。
首创葱管导尿术,并对热熨、疮疡切口换药引流等进行了论述。
中医教研组
8
时期
作品
主要贡献
三
宋金元时期
金元四大家
是指中国古代金元时期的四大医学流派。即刘完素的火热说“寒凉派”、张从正的攻邪说“攻下派”、李东垣的脾胃说“补土派”和朱震亨的养阴说“滋阴派”。
四
明清时期
王肯堂《证治准绳》
介绍了创伤缝合术后的护理方法;
李时珍《本草纲目》
中医教研组
9
※《黄帝内经》可分为:
《灵枢》《素问》
※《伤寒杂病论》
可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
※金元四大家:
刘河间→刘元素→火热论→寒凉派
张子和→张从正→攻邪论→攻下派
李东恒→李杲→脾胃论→补脾派
朱丹溪→朱震亨→相火论→滋阴派
中医教研组
10
(3)理论的突破:
陈无择的《三因极-病症方论》
确立了三因之病因分类法。
中医教研组
11
3.明清时期
※ 李时珍《本草纲目》 :
主要成就:
① 总结了16世纪前我国的药物学
② 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的错误
③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
④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
⑤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丰富 世界科学宝库
中医教研组
12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施护
中医教研组
13
(一)整体观念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人体结构的整体性
(2)人体基本物质的同一性
(3)人体机能活动的联系性
2.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1)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2)人与社会的统一性
中医教研组
14
(二) 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包括辩证和施护
辩证:就是通过中医的四诊,收集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发展阶段和邪正关系来判断麽中性质的证。
施护:在变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的好方法。是解决护理问题的手段和方法,是辨证的最终目的。
中医教研组
15
辨证施护要充分应用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原则。
先明确三个概念:
病:即疾病,是指有病因、病机、发病形式、发展变化以及转归预后的一定规律的病理全过程。如感冒、痢疾、哮喘等 。
证:有证据之意。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多方面病理特性的概括。(包括疾病的病因、病变部位、性质、程度、邪正之间的关系等。
症:主要是指症状,是疾病的外在表现,如发热、咳嗽、头痛等。
中医教研组
16
举例:P105
感冒: 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
风热感冒:发热,微恶风
(病) (证) (症)
中医教研组
17
所谓“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已近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出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不同的证型,因而采用的治疗方法也就有异。
(例如:感冒有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不同,风寒感冒当辛温解表,风热感冒当辛凉解表)
所谓“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性质相同的证,可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
中医教研组
18
@ 同样的
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不同或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出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而采用不同的护理原则、措施和方法。
所谓“异病同护” 是指不同的疾病,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性质相同的证,可采用相同的护理原则、措施和方法。
(比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式不同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