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的未来与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城市建筑的未来与发展   20世纪行将结束,在这个世纪中,建筑领域发展之快、进步之速是几千年世界建筑 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回顾这100年的变化,似乎可以概括为这样几句话:技术大跃进, 功能大提高,观念大转变,设计大进步,艺术大创新。在想到21世纪建筑业的未来时, 有必要引用建协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组委会执行主席、建设部叶如棠副部长的一席话: “多年来,我国的建筑教育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人才流失严重,有的青年学生对建筑 学的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存在种种盲目的、片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本次大会在中 国召开,通过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北京宪章》,集中对建筑学的未来走向从多角度作出 深入的探索和分析,必将推动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发展。国际一流的建筑大师建树卓著, 令人仰止,成为社会上最受尊重的人。大批青年学生利用会间休息等时间,簇拥在大师 们周围,不停地提出各种问题,许多学生听会时认真作笔记,带给没能参会的同学。学 生们朝气蓬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上进心,建筑学的未来体现在他们身上。”          7.1 从《北京宪章》看新世纪的建筑特征   国际建协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通过的《北京宪章》在“认识时代”一节中强调: 1)20世纪:“大发展”和“大破坏”   20世纪既是人类从未经历过的伟大而进步的时代,又是史无前例的患难与迷惘的时 代。   20世纪以其独特的方式丰富了建筑史:大规模的技术和艺术革新造就了丰富的创造 设计作品;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医治战争创伤及重建中,建筑师的卓越作用意义深远。   然而,无可否认的是,许多建筑环境难尽人意;人类对自然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已经危及自身的生存;始料未及的“建设性破坏”屡见不鲜;“许多明天的城市正由今 天的贫民所建造”。   100年来,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建筑学和建 筑职业仍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   2)21世纪:“大转折”   时光轮转,众说纷纭,但认为我们处在永恒的变化中则是共识。令人瞩目的政治、 经济、社会改革和技术发展、思想文化活跃等,都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在下一个世纪里, 变化的进程将会更快。   在新的世纪里,全球化和多样化的矛盾将继续存在,并且更加尖锐。如今,一方面 生产、金融、技术等方面的全球化趋势日渐明显,全球意识成为发展中的一个共同取向; 另一方面地域差异客观存在,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正在加大,地区冲突和全球经济动荡 如阴云笼罩。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不看到,现代交通和通讯手段致使多 样的文化传统紧密相连,综合乃至整合作为新世纪的主题正在悄然兴起。   对立通常引起人们的觉醒,作为建筑师,我们无法承担那些明显处于我们职业以外 的任务,但是不能置奔腾汹涌的社会、文化变化的潮流于不顾。“每一代人都……必须 从当代角度重新阐述旧的观念”。我们需要激情、力量和勇气,直面现实,自觉思考21 世纪建筑学的角色。”   对比中国,建筑师将21世纪“建筑与环境”的基本特征可进一步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建筑”注重对“信息资源”的获取,而“信息资源”涵盖了物质资源、能 量资源和生态资源。正是这种涵盖为“建筑与自然资源环境”的最佳配置提供了可能。   第二,“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不受地域文化的阻隔。在地球村中,只要是有 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建筑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建筑与环境的交流、整合和传承的目的, 是为了显现和保持其丰富的多样性。   第三,“建筑”将大规模应用更适于人类生存的新型建筑材料,如生物材料、复合 材料等。建筑形态(形式)所传达的信息量将成倍增加,其传播方式也将大为改观。高 清晰电子屏幕、虚拟现实装置可能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广泛地适用于“建筑 之中”,其所形成的独特全息集成,将彻底改变“建筑与环境”的形态关系。   第四,在农业时代,人类为了抵御各种自然灾害,不得不艰辛地筑居;在工业时代, 人类如机器般的劳作,一方面破坏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另一方面使人类濒于 丧失精神家园的境地;在20世纪后半叶,人类的主要精力放在修复工业时代造成的创伤 之中;在21世纪“建筑与环境”的动态平衡发展之中,人类将实现“诗意地栖居”。在 Peter Cook的一幅图中直观地展示出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转变:建筑从与大地环境相冲突 的几何直线条块形态逐渐趋向于一种融于大地的柔和形态。   天津大学教授邹德依在进行了两次世纪之交的对比之后指出:我们敬仰那些具有先 锋态度的建筑师们,他们的许多工作符合社会需求,使自己由“先锋”转化成现代建筑 的“先驱”。我们看前人,后人看我们。处在下一个世纪末的人,会怎样评点我们这个 时候的建筑师 我们的这个世纪之末与上一个世纪之末有许多相近之处,尽管若干要素 尚不明确,一切答案要等到未来。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