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定位运动源起
定位運動源起
“OL”為定位運動的略稱,為世界各國通用,取自德語Orientierungs Lauf的O和L兩字母,其意義是「決定方位(Orientieren)再行前進(Lauf)」,這句德語名稱乃根據1961年國際定位運動聯盟(I.O.F=Internationale Orientierungslauf Foderation)所決定的,而英美語則為 Orienteering,在日本則取有定位運動發祥地之稱的瑞典語Orientering。70年代香港首稱為「定向運動」,1976年以後因此活動乃使用指北針的方位角行進,以方位定前進,故國人釋譯為「定位運動」。80年代起大陸沿用香港稱謂為「定向運動」或「定向越野活動」,目前「定位運動」、「定向越野活動」、「越野追蹤活動」均有使用。 瑞典於1845年便出現五萬分之一的地圖,使用它的軍事教練則用舉所謂的「斥候訓練」,在1893年於瑞典斯德哥爾摩附近舉辦了「在未知地形的步兵傳令競技」,至此它仍是被當作一種軍事運動,後來退休軍人的安斯特.西蘭達教官把這種競技逐漸傳授民間而被普遍運用。1897年5月在挪威的貝爾根舉辦了「滑雪定位運動」大會。?有「定位運動之父」稱呼的瑞典人安斯特.西蘭達(Ernst Killander)畢生盡力於定位運動的普及發展,在他的提倡下斯德哥爾摩陸上競技聯盟於1919年7月舉辦定位運動大會計有220人參加,使這一年成為誕生紀念年。
亞洲的日本則於1966年在東京的高尾山舉辦所謂的徒步? ─(長距離徒步)為其始端。 1969年紺野是出席I.O.F第五次會議,日本遂加入I.O.F隨後香港、台灣、韓國、菲律賓、大陸......等相繼發展這一運動。1961年國際定位運動聯盟成立,其下定義:「所謂定位運動是在地圖上標示出數個地點(即標竿及級點),儘量使所有參加者未知的地域,由參加者利用地圖和指北針,根據舉辦者所指示的方法,尋找出設置在山林裡的數個定點(標竿),並以最短時間快速通過而到達終點的一種競賽」與「參加者有精於方位判定技術者,有以體力俱優者,因此在設定路程時,必須注意兩者兼顧,若無法同時兼顧時,則在設定路程上應著種方位判定技術。」
因此定位運動一面協助參加者到山林去親近大自然增強體力,促進健康;一面訓練地圖研判及指北針應用,並鍛鍊參加者的判斷力、推理力、記憶力、行動力。這種不限男女老幼為人所熱衷的運動,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的運動」。定向越野有點像尋寶遊戲,只需一個多小時至兩小時來完成。
1.顯示詳細:即使很細小的地形特徵,如不明顯的小徑、溪澗等也會在越野追蹤地圖中顯示出來。
2.路況顯示:因為參加者可能需要越野,所以會有該地區的植物狀況的顯示,換言之,是該地區通行的難易程度。
3.比例較大、等高線間距較密。一般使用的比例是1:10000至1:15000,等高線間距為5米。
4.少文字顯示:如地名、等高線的高值等,一般都不會在地圖中顯示出來。
※國際協會制定了一套圖例規範,統一了所有定向越野地圖圖例,計分為7個組別,以不同顏色表示:
1.黑色:代表石頭,岩石類及人造物類地徵。
2.咖啡色:代表地形類地徵。
3.藍色:代表水體類地徵。
4.黃色:代表植被,空曠及較易通過。
5.綠色:代表植物,濃密及較難通過。
6.白色:代表植物,樹林類。
7.紫色:代表起點,終點及控制點位置(只會在比賽時印上)。
裝備
定向越野比賽一般只需一個多小時至兩小時來完成。所以參與活動,你只需一個指北針(用來辨別方向)及一個哨子(有需要時求救用)。參加者應穿著長褲以保護足部,及穿著底有齒的運動鞋以避免在碎石地上滑倒即可。
定向越野入門
1.地圖正置及拇指輔行法 ( SET MAP AND THUMBING )
先將地圖正置,把拇指放在地圖上自己的位置。這樣你要前進的方向便在地圖前面,使你清楚觀察四週的環境及地理特徵。當前進時,拇指隨著移動,當改變前進方向時,地圖也要隨著轉移,即保持地圖北向正北方。
(1)先返回大路
(2)轉動地圖,沿大路走,第二個路交點轉右,注意路兩旁有兩小屋。
(3)正置地圖,沿大路走,經兩小徑交點後到大路轉右。
(4)留意左面小屋,來到斜坡後之小徑路口轉左。
(5)沿小路到路彎的控制點。
2.利用指北針 ( COMPASS BEARING )
利用指北針,準確地找出目標的方向,每次前往目標前,可先觀察目標週圍的地勢,加深印象,務求快速及準 確地到達目的地。
?3.扶手法 ( HANDRAIL )
利用明顯地理或人做特徵作引導,使前進時更具信心。如小徑、圍柵、小溪澗、山咀等,皆是有用的扶手。
?4.搜集途中所遇特徵 ( COLLECTING FEATURES ) 辨別前往控制點途中所遇到的地理特徵,確保前進方向及路線正確。切勿將相似的特徵誤認。
?
5.攻擊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