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6课《逍遥游》课件.pptVIP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6课《逍遥游》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终南望馀雪 祖 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作者背景】 祖咏,字和生,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于武周圣历二年(699)生于地处中原的古都洛阳,在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中进士。后来,在一代名相、诗坛名宿张说的引荐下,曾在兵部任掌管马政的驾部员外郎之职。后来因感到仕途无望,便隐居汝水岸边,混迹于渔樵之中,过着超然世外的隐逸生活,其时,与王维交谊颇深。他虽隐居,但仍关心着国家的安危。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左右,他便带着他那壮志未酬的失意情怀怅然辞世,年仅47岁。 祖咏的诗现存不多,诗的内容一方面反映他的田园生活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又促使他写出了自己甘愿弃笔从戎、为国立功的壮志豪情。 《终南望馀雪》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试诗。当时,年轻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从东都洛阳来到了帝京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诗人早闻长安城南的终南山以其独特的风姿横亘关中,广绵千余里,又恰逢终南山刚刚降过雪,于是读书之余,欣然沿北坡而上,饱览了雪后终南山的秀丽山色。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传世名作便在酝酿之中了。当在科考中看到“终南望馀雪”的试题时,诗人便用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抒写了一首忧国忧民、清奇冷峻的小诗。 【主旨感悟】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诗人在长安的应试诗。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关心民生疾苦之意自然流露了出来。 【艺术鉴赏】 1.主题深刻,立意巧妙。 “昔人论文字,以意为主。”“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诗人站在长安城楼上,遥望终南馀雪,想到“下雪不冷化雪冷”,想到长安还有许多贫穷的百姓,他们缺衣少食,不知能否在饥寒中渡过难关。其关心民众之意,隐含其中。这首诗通过最后一句抒发感慨来透露主旨,显得十分婉转。 情景浑然一体,并富有图画美。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终南山及其雪后美景的描绘,在自然而然中流露出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生命的思考,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2.诗人对用字所蕴含的深意的挖掘。 一个“浮”字,就把终南山写活了。其实雪是静的,云是动的,这是让人从云的流动中观赏到雪的动感,真是妙不可言。 (2014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原文在第四课)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折,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B项表述不当。原文中韩文只是请求裁减冗员,并没有“着手压缩编制”。 【答案】 B 【命题立意】 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这类题一般以“选非”的形式考查,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 1.了解庄子的思想及文风;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等;准确翻译全文。 2.理解本文意境开阔,想像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方法。 3.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联系当前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6.走近作者 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宋国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周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其主要作品为《庄子》。 《庄子》今存33篇,书中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观厌世的虚无思想。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鲁迅先生赞誉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其散文对后世影响很深。 7.了解背景 庄子才华横溢,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有出世之心“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