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作者背景】 韦应物(737-约79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少年时期任侠负气,15岁时成为唐玄宗的近侍。后入太学,立志读书。代宗朝入仕途,历任洛阳丞、县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卒于任所。在他早期所写的一部分作品里,不乏昂扬开朗的人生意气。罢官后,作品中慷慨为国的昂扬意气消失了,代之以看破世情的无奈和散淡。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平和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其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他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李儋,字元锡,是作者的诗交好友。此诗作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春。此时韦应物仍任滁州刺史。 【主旨感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感怀时事、思念友人的情怀。开头意在说明花落花开,别来不觉又是一年。中间四句触景生情,写一年来的感受。世事渺茫难料,因而愁绪满怀;从自身来讲,既多病而思归,又为没有做好父母官而自愧。最后两句表示渴望和友人畅叙。 【艺术鉴赏】 质朴的语言风格。 诗一开始,便用质朴的语言,亲切地叙说别离之情:“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从去年春天花开时节分别写起,说到今年又见花开,睹物思人,很自然地表达了思念之情。 中间四句,转述自己的情况。“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这两句诗反映了当时作者的处境不佳,内心烦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两句诗意思是说:自己年已衰老,身多疾病,因此思归田里。再说,自己身为一州之长,却没能替老百姓解除疾苦,使他们安居乐业。在自己的辖区,尚有无衣无食四处逃荒的穷人。徒拿俸钱,深感愧疚。从诗的结构上看,后一句是补充思归田里的原因,也是主要的原因。 最后两句:“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作者的心情既然如此愁苦,当然希望友人前来,相聚谈心,以慰思念之情。现在得知友人有意前来,因此非常高兴;几个月以来,一直计算着与友人相聚的日期,他登楼望月,月亮都圆了好几回了,还不见友人的到来。“西楼望月几回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盼望友人到来的迫切心情。 这首诗通过怀念友人,表达了作者为未能为老百姓解除疾苦而自愧和痛苦的心情,流露出思归田里不愿为官的思想。在封建时代,像韦应物这样表露忧虑民生疾苦的诗作不少,但像他这样真诚地表示居官自愧的诗却不多见,无怪乎范仲淹读了“邑有流亡愧俸钱”,叹为“仁人之言”。 (2014年高考福建卷)(原文在第八课) 11.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述阅历与读书的关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阅历与读书的关系”主要是在文章最后一段谈的,找到答题区域后,依据“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等关键句,提取要点作答即可。 【答案】 阅历和读书相辅相成。阅历可以丰富知识,提高读书能力;读书可以获取新知识,拓展阅历,提高能力。(意思对即可。)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此题的基本思路是:①整体阅读,感知原文。②找到该题信息所在的段落或区域。③对该段落或区域内容要点进行概括与分析。④将选项中的相关信息与这些概括与分析进行对照,从而得出答案。 1.学习古诗词语言暗示的表现技巧和归纳的方法;积累古诗名句,提高学生学习鉴赏的能力及从相关资料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的能力。 2.借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3.把握“木”字的艺术特征。 2.掌握词义 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萧萧:文中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 灼灼:形容明亮。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 歧路:岔路。 冉冉:(毛、枝条等)柔软下垂的样子。 翩翩: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 绵密:(言行、思虑)细密周到。 迢远:遥远。 相去无几:互相间存在的距离不大。 4.积累熟语 碌碌无为:平平庸庸,无所作为。 如:近年来,各地向庸官开刀的事屡见报端,诸多机关干部因为不思进取、~受到问责,一些干不了事、干不好事、连续误事的干部,因为平庸混日子和“不在状态”而受到问责。 年高德劭:劭,美好。年纪大,品德好。 如:前纳斯达克交易所主席马多夫曾是一位~的商界楷模,是全球顶级对冲基金、私人银行和超级富豪们衷心信赖的资金管理人,其马多夫投资证券公司管理的资金长年拥有两位数的回报率。 强词夺理: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如:陈水扁明明是恶迹昭昭、罪证确凿,却还~、玩弄雕虫小技。 差之毫厘,谬以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