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   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的常见多发病,在泌尿外科就诊病人中占很大的比例。它是一种由于前列腺受到微生物等病原体感染,或某些非感染因素刺激而产生的患者前列腺区、会阴、下腹、阴囊、腰骶等处的不适或疼痛。根据Dorch分类方法, 可将前列腺炎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ABP),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BP)和前列腺痛(PD)。这种分类法在临床和科研中沿用了 20 多年,是一种基于细菌病原学的分类方法。其对感染相关的前列腺炎的诊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对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的提法太笼统,且没有包括临床上常见的无症状的前列腺炎。为了弥补上述分类的不足,95年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提出新的前列腺炎分类方法。该方法以前列腺炎病因学为基础,对前列腺炎的科研和临床更有指导意义。在1998年获国际前列腺炎协作组(IPCN)认可并推广。其将前列腺炎分为4 类:Ⅰ类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ABP),有急性前列腺感染性炎症;Ⅱ类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特征为反复发作的前列腺感染;Ⅲ类为慢性 非 细 菌 性 前 列 腺 炎 或 慢 性 盆 底 疼 痛 综 合 征(CPPS),其特征为没有明显的前列腺感染但有盆区疼痛和不适及各种排尿和性功能异常。根据患者前列腺按摩液(EPS),按摩后尿液(VB3)及精液中的白细胞的有无又分为ⅢA炎性盆底综合征和ⅢB非炎性盆底综合征;Ⅳ类为无症状炎症性前列腺炎(AIP), EPS或活检时有炎症证据。这种分类法得到一些学者的认可,但有学者认为因为CPPS和AIP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其分类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急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比较清楚,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关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无症状性炎症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目前研究较多,但尚无定论。下面就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微生物感染   (一)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CT)   沙眼衣原体是革兰氏阴性菌,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 用普通细菌的培养基难以生长。因此对患者的前列腺液和精液及尿液培养很难找到该菌。Poletti等对3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尿道分泌物衣原体培养阳性)作经直肠穿刺前列腺组织衣原体培养, 10 例(33%)从前列腺组织细胞中培养出衣原体。因此考虑衣原体可能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致病原,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但是,也有学者否认衣原体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原。Berger等对34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及对照组50例进行尿道拭子和前列腺按摩液衣原体培养,结果无一例分离出衣原体。同样,Doble 等研究了50 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用免疫荧光技术在尿液中检测到衣原体1 例(2%),在前列腺组织中无衣原体检出,而且对前列腺组织的培养亦未见衣原体生长,因此认为不能将衣原体作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直接病原。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有人开始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衣原体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病中的作用。Abdelatif等用原位杂交技术发现23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中的 7 例(30.4%)可在前列腺组织中找到衣原体DNA,并认为衣原体系该病病原。 Mutlu等对照研究了55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和33例普通患者的尿液及前列腺按摩液,发现衣原体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25.4%(14/55)和6%(2/3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68)。对衣原体抗原阳性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抗衣原体治疗,10d后临床治愈率达80%。根据这些研究结论, 我们可以认为衣原体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可能不是其致病的唯一因素。   (二)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   解脲支原体又称T-支原体,首先是从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的尿道分泌物中分离获得。它是人类尿生殖道最常见的寄生菌之一,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成为致病菌。与衣原体一样,其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中的作用存有争议。蒋云仙等对785例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进行研究。通过液体培养基进行解脲支原体的培养, 第一阶段在574 例患者中有436例培养阳性(76.0%),第二阶段在211 例患者中有96人培养阳性(45.5%),而在研究对照组均为阴性。其研究指出,解脲支原体可能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之一。余平等的研究中,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的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阳性率分别为 28.4% 和33.0%。   (三)厌氧菌和病毒   Szoke等[11]对5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尿道分泌物和前列腺按摩液进行厌氧培养,发现24例存在厌氧菌,并且这24 例患者均对抗生素治疗敏感。可见厌氧菌感染并不少见,其可能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