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我知识与生命的意义-华梵大学
西方智慧眼中的生命意義
冀劍制/華梵大學哲學系
一九九九年秋天,這個曾經被大預言家視為世界末日的時刻,太陽系九大行星排列成一個大十字,而地球的位置就在這個十字的中間。這個時期,我剛到美國開始我的留學生涯,水牛城的楓葉正滿山滿谷,我們等待著這些楓葉飄落後的第一場大雪。就在這樣等待的一天,我收到一封轉寄來的電子郵件,這封信源自於一個即將面臨死亡的邏輯學家,其內容大約如下﹕
「各位我認識的朋友,我是H大學的約翰,一個被宣告即將在數日後死亡的邏輯學家,趁我意識還算清楚,我想跟各位說一說我現在的想法。首先,我想到的是,我娶了一個很理想的太太,然後生了四個小孩,兩男兩女,其中兩人有博士學位,另外兩個也都大學畢業,他們全部都已經結婚而且有著很好的工作,有著穩定的收入,所以,在家庭方面我算是很成功又很幸運的。而在事業方面,我雖然不能算是劃時代的邏輯學家,但我發表了幾篇在學術上相當有貢獻的論文,以及教出了不少優秀的學生,所以,這方面也算是成功了。另外,我有著足夠的經濟能力讓我經常利用休假到各處旅行,我健健康康的活到了八十多歲直到最近才發現無法挽回的病症,在人生的各方面我都算是很幸運以及很有價值了,所以,我想,人生如此又有何求呢? 我相信我將會很知足的面對死亡的來臨。」
看完這封信後,我走出學生宿舍,在這陌生的國度裡,思考著人生的意義。
試想一下這樣的情況,如果我們自己處在同一個狀態,我們會不會真的很知足的面對死亡的來臨? 我想,理智上或許會,我們可能可以和該邏輯學家一樣,藉由類似的推理產生類似的結論:「人生如此又有何求呢?」然而,我們真的就因為推出這樣的結論就很知足了嗎?
這樣的知足似乎只是一種理智上的「應該要知足了」的想法而不是真正情感上的知足,然而,為什麼應該要知足呢? 簡單的說,就是跟別人比較起來,在一般大眾價值觀的期待下,這已經算是不錯的人生了。有多少人可以有這樣的家庭狀況,有個很好的太太外帶每個小孩都很優秀,不須為他們的未來煩惱。而且其個人也有著不錯的成就,還可以經常到處去旅行,又健健康康的活到了八十歲。這簡直就是許多人期待的人生,那麼,是該「知足」了吧。
然而,換一個想像的情況思考一下,假設這個邏輯學家的狀況不變,但所有其他人的狀況都變了,假設多數其他人的太太都比他的更理想,假設多數其他人的子女都更了不起,假設多數其他人經常到外太空旅行而且都健健康康活到一百二十歲,那麼,這位邏輯學家將會做何感想? 他還是會知足嗎? 看來不會,而且可能會很怨嘆,怨嘆自己為何如此不幸。那麼,難道知足是建立在跟別人的比較上嗎? 如果不比較的話人還會知足嗎?
事實上,他只是藉由與他人的比較推理出他應該很知足的面對死亡,但真正的「知足」是一種情緒上的感覺,情緒上的感覺往往不會完全跟著理智起舞,也就是說,即使我們推理出「應該要知足」了,也未必就真的會產生知足的情緒。
那麼,如果將「知足」當作人生成敗的標準來看,這位邏輯學家的人生在一般客觀標準上或許是成功的,但在主觀內心的生活上卻可能仍舊是失敗的。換句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把知足當作是一種人生意義的指標,那麼,他的人生可能只有在一般價值觀上是有意義的,而其主觀內心世界裡卻可能仍然不知意義為何,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我們相信內心情感的知足在生命中是重要的指標,那麼,我們可以說,對人生意義問題的思考上,我們需要其他不同的考量,不適於只是建立在與別人的比較基礎上。
檢視生命
在網咖有一群魔獸迷將大量時間與精神投入在《》一位澳洲父親抱著女兒在普吉島海灘散步,海嘯從天而降,他趕緊抓住女兒,但事後發現手中只剩女兒的小衣服。造成萬人罹難《》范仲淹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諾齊克 (experience machine, 簡稱 EM)可以帶給你任何可能的經驗或感覺,例如,你給世界帶來永遠的和平,或你踹某人幾腳,或和某超級巨星談戀愛,或成為大音樂家,或甚至達到天人合一以及悟道的心靈境界等等。
而且,為了逼真起見,當你在體驗的過程,你會忘掉你真正的自己,也就是說,EM 製造出(對你來說是)「真實的體驗」。當然,這麼好的東西是大家都想玩的,你或許會選擇玩幾個小時,或輸入一個程式變化不同的經驗連續玩幾天,甚至幾個月。然而,問題來了,有沒有人願意拿他的餘生都來玩這個? 也就是說,你設計好你餘生的所有經驗,然後進去玩後你將不會知道這是你的設計,也不會知道未來會如何,你的一生將會是充滿快樂的,無論那一種快樂,直到死為止(當然, 若你想充滿倒楣, 悲傷, 也隨你便)。那麼,你是否願意進入EM呢?
在這樣的假設下,令人感到有趣的現象是,在仔細思考後大多數人都不願意。雖然,我們一直在追求快樂,但是,一旦可以藉由這樣的方式獲得的時候,有理性思考能力的我們卻裹足不前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表示無論那一種快樂都不能真正滿足我們的內心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二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设计 2025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df
- 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吊装方案.doc VIP
- 公开课饮酒其五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pptx VIP
- 中医操作评分标准.pdf VIP
- 5.1 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 课件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VIP
- 农广校说课大赛.pptx VIP
- 2025年初级(五级)健康照护师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真题卷(后附专业解析).pdf VIP
- xx广告公司标书_图文.doc VIP
- 一种判断手术器械绝对位置的机构和手术机器人.pdf VIP
- 婴儿认知的发展.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