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献学史大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文献学史大纲

古文献学史 中文名称:古文献学史周学时:4 英文名称:History of Ancient Bibliography 学分:4 教学内容:讲述从先秦到清、近代的古文献学的发展状况,介绍各个时期重要的 古文献学家的学术特点及成就,并总结古文献学发展历史中的经验和方法。使学 生了解古文献学发展的历史,提高学生阅读、利用、整理和研究古文献的能力。 教学大纲: 绪言( 2学时) 一、古文献学的意义、内容与性质 二、古文献学史的性质与研究内容 第一章先秦( 6学时) “轴心时代” 第一节、商周时代的文献典籍 春秋以前的教育、学术和文献状况 第二节孔子与六经 一、 经的定义与十三经的形成 二、 孔子与六经的关系 《周易》、《尚书》、《诗经》、三礼、乐、《春秋》 第三节孔子后学与古文献整理 四门十哲 《显学》“儒分为八” 孟子 第四节先秦诸子与古文献学 《庄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显学》 《论六家要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淮南子·要略》 一、诸子文献的特点 二、诸子对文献的态度与利用的特点 《墨子》、《荀子》、《韩非子》等 第五节秦始皇焚书坑儒及其对先秦文献流传的影响 第二章两汉( 8学时) 第一节概述 一、 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及其对学术发展的影响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王国维《汉魏博士考》、钱穆《两汉博士家法考》 三、 两汉经学的传授源流 (一)各种经书的今古文传授源流以及今文十四博士的设立 (二)结合《经学历史》来看两汉经学的传授特点 1师法与家法 2两汉经学的不同特点 (三)官方审定经义、校定经字的活动 1石渠阁议 2白虎观会议 3熹平石经 四、 其他文献的整理 五、 经今古文学 (一)今文、古文的名称由来 (二)今文经、古文经的来历 (三)经今古文的区别 1写本不同(1)字体不同(2)异文(3)篇章不同 2说解不同 3宗旨不同 (四)今古文之争 1、今古文之争的过程 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 2、今古文之争的特点 六、纬学与纬书 (一)谶纬的区别 (二)纬学与两汉经今古文学的关系 (三)纬书的来源 (四)纬书的流传与散失 (五)纬书的价值 第二节董仲舒 一、生平、著作 二、《公羊》学的内容与特点 第三节司马迁 第四节刘向、刘歆 一、生平、著作 二、古文献学上的成就 1校理群书 2目录学 第五节王充 第六节许慎 一、生平、著作 二、《五经异义》1缘由与意义 2体例 3内容特点 4价值 三、《说文解字》 第七节郑玄 一、生平、著作 《后汉书》卷三五本传。《戒子书》。 二、古文献学上的特点: 1兼通经今古文,成一家之学 2精通小学,长于训诂、校勘 3辨章学术、综考六艺 4成就与影响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 6学时) 第一节概述 一、 国家图书的聚散 二、 本时期思想学术状况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经学与玄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三、 语言文字学发展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四、 四部书籍的整理概况 五、 魏正始三体石经的刊刻与汲冢书的发现与整理 第二节何晏、王弼 何晏:生平与学术;《论语集解》的特点 王弼:生平与学术;《周易注》的特点 第三节虞翻、王肃 王肃学术特点: 1反对郑学,得失兼有。 2著作;与几部古书的关系 第四节韦昭、杜预 第五节、史书注家 第六节、颜之推 第四章隋唐五代( 8学时) 第一节概述 一、 从分立到统一 (一) 南学与北学 (二) 唐代经学的统一 二、 从信古到疑古 三、 语言文字学的发展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四、 四部书籍的整理 第二节陆德明 一、 生平、著作 二、 《经典释文》注释体例 三、 古文献学上的特点与成就 第三节孔颖达、贾公彦等与诸唐疏 一、 孔颖达和《五经正义》 二、 九部唐疏的内容和特点 第四节颜师古 《汉书注》的特点和成就 第五节《文选》注家李善及“五臣” 李善注的特点和成就 “五臣”注的特点 第六节刘知几 第七节司马贞、张守节 第五章宋辽金( 12学时) 第一节概述 一、 政治概况及其对于古文献学的影响 二、疑辨之风的兴起 (一)仁宗庆历时期(1041-1048)是经学历史上重要的转折时期 (二)宋代疑辨风气产生发展的经过 (三)疑辨风气形成的原因 三、宋代的义理之学与考据之学 (一)宋代的思想学术流派与古文献学的关系 (二)训诂考据之学的发展及其对义理之学的影响 四、语言文字学的成就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五、各类文献研究整理概况 第二节欧阳修、曾巩 一、 欧阳修生平著作 二、文献学上的特点与成就 三、 金石学的开创之功 第三节王安石 第四节郑樵 第五节洪迈 一、 生平著作 二、《容斋随笔》 第六节朱熹 一、 朱熹的生平、著述、思想 二、理学思想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三、古文献学特点与成就 (一)义理之学和考据之学并重 (二)辨伪学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