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足迹 文章.doc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红色的足迹文章要点

第一课 创榛辟莽   朱德回到南昌后,通过各种关系了解南昌城区及其周围地区的兵力部署,精心绘制出南昌市区军事要点图,并利用自己在滇军中的老关系作掩护,秘密进行起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他先对第3军军官教育团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及进步青年,进行形势教育和政治动员。然后领导党组织暗中把教育团的枪支作了调配,尽量使枪支主要掌握在党团骨干和进步官兵手中。再是根据城市作战的特点,朱德有针对性地给学员安排了两次野外军事训练,进行侦察、搜索和通过复杂地形等演习,还组织了几次夜间紧急集合。   7月31日晚上,朱德把敌第三军二十三团团长卢泽民、二十四团团长“萧胡子”和一个姓蒋的副团长,“请”到大士院32号伪市长李尚庸家大摆宴席。酒足饭饱后,又拉住他们打麻将。晚上9时,起义总指挥部送来了“山统一”的口令,朱德借故离席布置起义事宜。这时,一个滇军青年军官匆忙跑来向大家报告说,外面有共产党将要发起暴动的消息。朱德听后哈哈一笑,从容地说:“现在这样的混乱时期,什么谣言都有,大家请接着打牌!”又过了一个时辰,埋伏在院外的10多名起义军战士奉命冲进室内,把这3个醉醺醺的敌军官扣押了起来。朱德亲自导演的这场“宴请”,巧妙地削弱了敌军的指挥力量。随后,他立即赶往起义总指挥部通报了起义消息已泄露的情况,前敌委员会当即决定起义提前两小时进行,起义部队以颈系红领巾、左臂扎白毛巾为标志。朱德还把随身佩带的驳壳枪系上了红飘带,前往自己领导的第三军军官教育团驻地准备战斗。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南昌起义开始了。顷刻间,南昌城内外枪作,炮轰鸣,杀四起,各起义部队官兵犹如猛虎下山,从四面八方迅速扑向敌人。起义战斗从一开始就异常激烈,朱德脖子上系着红领巾,右手挥动着黑亮的驳壳枪,率领部队勇猛地杀向驻地周围的敌军。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南昌城终于飘扬起鲜艳的,起义胜利了!人民群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怀着胜利的喜悦,纷纷奔向起义总指挥部热情慰问起义军官兵。随后,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下辖3个军,朱德被任命为第9军副军长,因军长未能到任,朱德不久即担任军长。   南昌起义后,朱德在自己的驳壳枪上刻下“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10个意味深长的字,以纪念南昌起义的难忘岁月。军事博物馆建馆后,专门派人征集了朱德总司令在“八一”南昌起义中指挥用的这支珍贵的驳壳枪,它被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有力物证。 【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网络观看有关朱德的资料视频。回去向家长了解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 第二课筚路蓝缕创这个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红军叔叔长征过草地的时候。 在红军部队的医院里,有个小红军叫小兰。小兰才13岁。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么也不离开红军啦。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  一说草地,小朋友们准会想到公园里那长着绿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红军叔叔过的草地可不是那样的,那里荒凉极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烂泥坑,走几十天也走不完。一路上看不见一间房子,找不到一个老百姓。只有几只老鹰在天上飞旋。   这天,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红军叔叔一看,可高兴啦。小兰也乐得又蹦又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粮食了。部队进了村,小兰把伤病员安置好,就拿着米袋找粮食去了。可村里一个老百姓也没有。小兰在村里走着走着,看见一个打麦场。场上堆着一堆麦秸,上面还有没有打干净的麦粒。她把麦秸捶了又翻,翻了又捶,东一粒,西一粒地捡起来。总共不到一小碗。这点东西能吃几顿呢?不行,还得找!小兰刚走不远,正好碰见一个大个子红军,扛着一袋沉甸甸的东西走过来。小兰一看,哟,这不是在我们医院养过伤的那个大个子吗?小兰忙问:“哎,你在哪儿搞来这么多的粮食呀?”大个子红军放下口袋说:“嘿,是小兰呀,我这粮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来的。你找到多少粮食了?”小兰把口袋一伸说:“喏,都在这儿呢!”大个子红军接过米袋掂了掂,笑着说:“小兰,听说还要走20多天的草地,这点麦子还不够塞牙缝的呢!”“明天再找嘛!”“来,把我的给你一点吧!”说着,他捧着麦子就要往小兰的米袋里放。小兰赶紧米袋藏在背后,摇摇手说:“不要,你们人多,自己还不够吃呢。”大个子红军胳膊长,一把夺过米袋,一边往里倒,一边亲切地说:“没关系,我们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来了。”小兰又在别处找到了一些麦子,炒熟了,碾成了麦粉,放在了米袋里。心想:这些麦粉我一顿吃一把,再拣点野草野菜,能吃它20来天,走出草地没问题。对!还要省出一点给伤病员吃。第二天早上,部队出发了。小兰扶着伤员,紧跟着部队,小心地往前走。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条小河,河上用树干临时搭起一座桥,桥下的河水“哗哗”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