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变译视角下《红高粱》文化诠释与英译策略.
变译视角下《红高粱》文化诠释与英译策略 摘 要:《红高粱》作为莫言获得诺奖的作品之一,将国人深爱的作品推向世界不得不归功于汉学翻译家葛浩文先生,译文在力保原文文化意境的同时采用了一系列变译手段给读者呈现了一幅中国抗日战争图
关键词:变译;《红高粱》;文化诠释;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1-0167-02
翻译作为一项文化传递活动,如果将其放在语际范畴下,它始终交织着两种语言。作为译者,不仅要求能够互转语言输出形式,更能在翻译过程中对文本进行一定程度操控和改写,即译者主体性发挥。文本作为真实的存在,注定了好的翻译无法脱离文本。正如《红高粱》英勇无比的抗日情节与荡气回肠的血泪写照,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特别的农耕与酒文化,在译文中需得以完美再现。然而,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始终无法低估,再现原文文化内涵亟需译者对原语个体解读能力,从而产生读者可接受的译语,合适的理论模式与翻译策略对于理想译文的出现无异于事半功倍
一、变译理论
科学的翻译策略可分为全译与变译两大范畴[1]。作为翻译文化转向背景下兴起的变译研究为信息化时代的翻译提供了时下的指导作用,但变译从诞生为译界认同的术语到现今,其发起人黄忠廉先生对其定义进行了严格修正,最初变译定义“译者将原语文化信息转换成译语文化信息以满足读者特定需求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2];之后变译被译界定义为“译者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仿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的思维活动和语际活动”[3]。这两个定义都突出译者和读者,注重原文。随着变译研究深入,对变译的阐释分为简式和繁式,综合性更高。简式定义是:变译是译者用译语摄取原作内容以满足特定需求的翻译活动;繁式定义是:变译是人或/机器用乙语摄取甲语文化信息以满足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的智能活动和符际活动[4]。较前两个定义,这一定义考虑到了翻译环境,包括客观和主观背景,加入了智能信息模式和语符翻译的可能性,因此,适应性更强,更具科学性
二、文化诠释
文化学派的兴起对于翻译中文化因素要求更高,作为一部家族抗日的经典,生命的讴歌,情感的宣扬,回忆的痛楚,驱敌的坚定,无不映衬着中华民族的爱国情结。高粱是中国北方劳动人民主要农作物和生活保障,“红”则意味着高粱熟了,成熟丰收的季节遭遇可恶的日本侵略者,人、畜、物无一幸免,“红”更象征着为抗争而做出的流血牺牲,“红”的凸显和诠释是对原作文化的尊重,原文中“红”无处不在
如原文中“一圈浅淡的红”“鲜红的太阳”“高粱更加鲜红”[5]译者分别译成“a pink halo”,“reddening sun”,“sorghum had turned deep scarlet”;对奶奶肤色的描绘:“皮肤赤红”“满脸的红润”[6]中的“红”分别译成“beet-red”“the rosiness of her face”,“红”之传译尽在译者把握之中,完整地保留了原文文化特色,用不同意味的英文变译原文意境,变译下多样化翻译成品得以呈现
此外,原文中国特色环境描写词、文化特色词、俗语等翻译也充分得以诠释。原文中多处提及的“骡子”“野鸭子”“大石桥”均是特定场景下的事物,用来铺垫和谐农村。特色词“黄泉”(Yellow Springs)“上天报应”(heavenly retribution)用异化策略保留文化特色,尽显异国风情。俗语“飞蛾扑火”(a moth drawn to a fire)、“羊入虎口”(a lamb enter a tigers den)、“鸡走鸡道,狗走狗道”[7](Chickens can go their own way, dogs can go theirs.Well water and river water dont mix.)[8]均属直译,很好地将中国文化诠释,实现中华文化外倾
三、英译策略
作为轰动全球的获奖作品,《红高粱》译者葛浩文在尽可能忠实原文基础上实现了对原文的改写。国内不少学者对其翻译思想进行了分析,如王淑玲坚持认为葛浩文的译文以忠实为主,同时又有一些变通[9]。?p璐认为,葛浩文的翻译是通过删减文化负载信息来降低源文本在目标语言文化中的受阻性,使用“伪忠实”译法突显中国文化和语言特质,从而传达源文本的异国风情[10]。诚然,无论是变通还是删减,都与变译之内涵不谋而合,且葛译之效果显著。本文主要就译文对原文的删减和拆分进行解读,聚合其翻译策略
(一)删译法
黄忠廉提及的变译较其全译须实现在句群、段落甚至语篇为单位的层面上进行的增写、删减、切分、合并等[11]。《红高粱》语言充满了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莫言质朴的语言如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