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课程理论
一.判断题
1.在英语世界里,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P130
2.《学记》中关于课程的说法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功夫、大立课程”等。(()P130
3.从辞源学的角度看,当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时,其原初含义即为“在跑道上跑”,其引伸含义即为“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获取活生生的经验或体验的过程”。(()P130
4.课程是“学习的内容及其进程”,这是将“课程”作为动词性理解而得出的定义。(()P130
5.传统的学科课程是将“课程”作为名词使用的突出代表性课程范式。(()P131
6.以“知识”为本位,注重书本知识或间接经验的获取,这是课程作为动词使用的课程范式。(()P131
7.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使用逐渐由动词转向名词。(()P132
8.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与教材内容有冲突的经验,我们不能将它视为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P133
9.课程就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P133
10.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因此课程并不总是先于教学过程而编制好的。(()P133
11.课程的选修制最先始于大学。(()P133
12.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是“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P134
13.中国的“六艺”与西方的“七艺”是学科课程的萌芽。(()P135
14.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是活动课程最大的特点。(()P136
15.活动课程的最大优点在于教育过程便于组织并提高了教学效率。(()P137
16.活动课程最早可追溯到杜威身上。(()P137
17.活动课程能给学习者提供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P138
18.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深刻阐述了儿童的心理经验与知识的逻辑结构之间的关系。(()P138
19.杜威的活动课程理论彻底否定了学科课程或逻辑经验的教育价值。(()P138
20.隐性课程对受教育者而言都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P143
21.最早涉及隐性课程研究的教育家是克伯屈。(()P141杜威
22.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属于教育中的显性课程。(()P142
23.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之目的是使人更加自由,更富有创造性和创新能力。(()P146
24.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强调教学活动中的过程,而否定活动中的一切目的。(()P146
25.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不主张围绕预先规定的具体目标来实施与评估课程,所以它是没有目的的。(()P146
26.加涅认为,人类的学习按复杂程度分为8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连锁学习、言语连锁学习、辩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P148
27.课程的逻辑组织更多地是依据了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P149
28.设计教学法是课程组织形式心理组织的典型例子。(()P149
29.学科课程的螺旋式组织是一种课程的心理组织。(()P149
30.学习者的年龄越小,课程的编制更应该考虑和侧重课程的心理组织。(()P150
31.课程的逻辑组织与课程的心理组织是完全对立的,在课程编制上它们之间不可能合二为一。(()P150
32.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P150
33.课程组织按前后内容上是否重复分为:直线式组织和螺旋式组织。(()P150
34.国家课程开发采取的是“实践—评估—开发”的模式。(()P161
35.研究性课程内容上最大的特点是其开放性与不确定性。(()P165
36.研究性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形成性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以及定性评价。(()P166
二.单选题
1.西方最早提出“课程”一词的是(C)。P130
A、杜威 B、洛克 C、斯宾塞 D、凯洛夫
2.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与兴趣所开发的容许学生有所选择的课程称为(C)。P133
A、学科课程 B、显性课程 C、选修课程 D、综合课程
3.历史上最早倡导选修制的是(A)。P133
A、洪堡 B、杰弗逊 C、埃利奥特 D、杜威
4.选修课作为一种制度予以施实是由(C)开始的。P134
A、洪堡 B、杰弗逊 C、埃利奥特 D、杜威
5.关于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下列描述中最为恰当的是(A)。P134
A、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B、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D、强迫与自愿的关系
6.全面系统的论述活动课程的价值的人是(C)。P137
A、斯宾塞 B、卢梭 C、杜威 D、爱伦(凯
7.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B)的关系。P136
A、必修课与选修课 B、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双百工程骨干企业实施方案.doc
- 双考双评一诺摸底测.doc
- 水电技术交底记录.docx
- 建筑施工入场安全教育范本.doc
- 江苏财务管理—2014—2015学年复习—有.docx
- 中国神华能源公司固定资产目录2013-12-31.docx
- 江苏省盐城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doc
- 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pptx
- 江苏政工师两学一做考试满分.doc
- 税法精选.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