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宁中学基本教案
学科: 地理
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教学课题: 第二节山地表的形成
教学重点:
1、内力作用形成山岳的三种类型。
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分析,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教学难点:
背斜、向斜的判断依据。
预备知识和工具:
1.多媒体课件 2.学案
今年高考相关知识点及试题:
高考考点:
地背斜、向斜的判断依据。
(知识前测):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1—5题
1. 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图中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A.岩层 B.向斜 C.背斜 D.断层
读图7,回答23—25题。
3.甲、乙两地都是河流的同一作用形成,乙地最适合发展
A.种植业 B.林业 C.牧业 D.渔业
.正常情况下,丙处地质构造应为
A断层 B.背斜 C.向斜 D.地垒
.下列结论不可能的是
A乙地地貌一般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 B.沿河道可找到丰富的地下水
C河流的走向受到了地质构造的影响 D.乙地地势高于甲地
9.图中代号所对应的地质构造正确的是
A.①是背斜,④是地垒 B.①是地堑,③是地垒
C.②是断层,④是地堑 D.①是向斜,③是背斜
10.若甲、乙两处都有地下水,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按埋藏条件,甲处为承压水
甲处地下水运动可能由低处向高处渗流
乙处的直接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水量较稳定、水质较好的是乙处
教学内容的取舍:
简略了解内力作用形成山岳的三种类型;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以及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分析,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的概念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2)褶曲的基本形态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
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山岭,向斜发育成谷地。但是,不少褶皱构造背斜的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轴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3)褶皱山
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褶皱山。
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
褶曲形态 岩层形态 岩层新老关系 地形形态 未侵蚀地形 侵蚀后地形 背斜 向上拱起 中心部分岩层老,
两翼岩层新 山岭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 向下弯曲 中心部分岩层新,
两翼岩层老 谷地 向斜轴部受挤压,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2.断块山
(1)断层的概念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勒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其中,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做地垒,地垒常形成块状山地,如我国的庐山、泰山;而相对下降的岩块叫做地堑,地堑常形成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2)断层与地表形态
如果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
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3)断块山
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
断块山的规模大小不等,大的断块山可以延伸数千米,如我国的华山等,小的只有几十米。
3.火山
(1)火山的概念
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
(2)火山的构造
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火山口是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有时积水会形成火口湖,如我国的长白山天池。
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它一般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
(3)火山的规模
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000—5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
(4)火山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