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命题作文“一叶落知天下秋?”写作指导与范文选评
命题作文“一叶落知天下秋?”写作指导与范文选评
一、作文题目
请以“一叶落知天下秋?”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能写成诗歌)。可论述你的观点,可叙说你的故事,可抒发你的情感。(60分)
二、题意理解
“一叶落知天下秋”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格言,直接出处是宋代唐庚《文录》中保存下来的仅有两句的唐人轶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诗句又出自《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类似的意思在古今中外的诗文典籍中都很常见,如: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吕氏春秋·察今》)
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荀子·非相》)
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韩非子·说林上》)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苏洵《辩奸论》)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佛典《华业经》)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英国诗人布莱克《天真的预言》)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今人俗语)
后来简缩为成语“一叶知秋”,也叫“一叶报秋”“落叶知秋”。一般工具书的解释大致相同,可以《汉语大词典》为代表: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由细微的迹象就能推知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
《辞源》的解释最宽泛:看见一片落叶,便知秋季来临。比喻由小见大,从部分现象,推知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发展趋势。
2005年浙江卷高考题也可以当作一种解释: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综上所述,“一叶落知天下秋”的基本含义是:局部包含着整体,由局部可以推知整体。如果把它当作一种比喻,则以下表述方式都可视为正确的解释: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由细节推测全貌,由有限推知无限,由细微现象看出内在本质,由眼前小事预见未来结果。
“一叶落知天下秋”是流传广泛、已被公认的哲理名言,它体现了大千世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认识世界的卓越能力。但题目是一个问句,它要求考生运用创造性思维重新审视这个观点。
作为一个普通的句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可以理解为有疑而问、期待回答的一般疑问句,意为“从一叶落是不是可以推知天下秋呢?”,也可以理解为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设问句,意思和一般疑问句一样,后面可以自己给出答案,“是的,从一叶落可以推知天下秋”,或者“不,从一叶落不能推知天下秋”。但不能理解成无疑而问、答在问中的反问句“难道一叶落可知天下秋吗?”,不能直接把它解释为“从一叶落不可推知天下秋”。
而作为一个哲理性议论文的题目,情况会有所不同。首先,它不能以一个期待别人回答的一般疑问句的身份来做题目,因为下面的文章不是由别人来写,而是要自己写的。其次,如果它以一个自问自答的设问句的身份来做题目,则下面的文章最好是否定这个传统观点,这样,题目就有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的效果,如果是肯定的回答,这个题目就不太好了,毫无必要地兜了一个大圈子,不如直接以“一叶落知天下秋”这个观点性题目来得直截了当,干净利落。第三,文章的题目应该简练明快,“一叶落知天下秋?”作为题目可以看成反问句,意为“难道从一叶落真的可以推知天下秋吗?”,如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是一个一般疑问句,它的意思却是反问句:“难道中国人真的失掉自信力了吗?”如果作者的观点是“中国人真的失掉了自信力”,那么这个题目就很别扭了。
三、整体评价
1、主要优点:题目以哲理名句为反思对象,能考查考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自然、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以问号入题,有引导考生仔细读题、准确把握题意的作用。适合写议论文,但也可以写记叙文,对不同偏向的考生比较公平。
2、主要缺点:题目中的问号容易被疏忽,问号的作用难以把握,持肯定态度的考生为数不少。要求全体考生都去否定一个近似于真理的千古名句,不够妥当。如果改为话题作文,允许考生自由选择赞成或反对的写法,似乎更合适。
四、立意说明
1、上述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由细节推测全貌,由有限推知无限,由细微现象看出内在本质,由眼前小事预见未来结果等,都切合题意,内容项可评为一类。
2、不把“一叶落知天下秋”看作有固定含义的哲理名句,而看成一般比喻句,把“一叶落”比作暂时的挫折、细小的缺点等,把“天下秋”比作事业的彻底失败、人生的全盘否定等,也可视为切合题意,内容项可评为一类。
3、虽然正确理解了题意,但不能贯彻始终,文中有一些游离于中心之外、或与中心联系不紧密的内容,可视为符合题意,内容项可评为二类。
4、不顾“一叶落知天下秋”全句的含义,抓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论文.docx
- 立柱桩施工方案.docx VIP
- 碧桂园北湖项目营销策略提报 -房地产-2024-.pptx VIP
- [云南]2024年国家税务总局云南省税务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30人 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答案详解.doc
- 09J940 皮带运输机通廊建筑构造.pdf VIP
- BSI MDR Requirement 欧盟MDR要求培训课件.pdf VIP
- 13《精卫填海》课件(共32张PPT).pptx VIP
-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全文).docx VIP
-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简答题库(含答案).pdf VIP
- YS_T 582-2013电池级碳酸锂.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