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脂类精要
第九章脂类;1.什么是脂类内?2.你了解的脂类有哪些?3.脂类对我们有什么用?4.本次课我们将学习有关脂类的哪些知识?重点掌握哪些知识?;生物膜;1.脂类的概念;
2.甘油三酯的结构;
3.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种类和生物学意义;
4.卵磷脂及脑磷脂的结构和生物学意义;
5.甾族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及常见的甾族化合物的生物学意义;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的一类重要有机化合物。;脂类;二、脂类的功能;2.提供营养必需的脂肪酸;亚麻酸可以转化成DHA和EPA;DHA(二十二碳六烯酸)“脑黄金”;EPA(二十碳五烯酸)“血管清道夫”;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4.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 ;(二)类脂的功能;极性头 ;生物膜;2.转变成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 ;问题1.脂类包括?;问题2.固态或半固态的脂类?;问题3.液态的脂类?;第一节 油脂;;;天然油脂中的脂肪酸的特点;2、分子中碳原子数多为偶数,以含16和18个碳原子的脂肪酸最为常见。
比如:软脂酸(十六碳酸)
硬脂酸(十八碳酸)
油酸(9-十八碳烯酸);3、不饱和脂肪酸多为含1~3个C=C双键。
比如:油酸(9-十八碳烯酸)
亚油酸(Δ9,12-十八碳二烯酸)
亚麻酸( Δ9,12,15-十八碳三烯酸)
;4、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越高,其熔点越低。
(较低温下易是液态);二、油脂的性质;1.水解;H2O; 使1克油脂完全皂化所需的KOH的毫克数称为皂化值,其大小与油脂的平均分子量成反比。; 2、加成: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其分子中的C=C双键可以与氢、卤素等进行加成反应。;(1)加氢: 又叫油脂的硬化;(2)加碘:100克油脂所能吸收碘的克数叫作碘值。;碘值可以定量反映油脂的不饱和程度,和油脂的不饱和程度成正比。;牛油的碘值为30~40,豆油的碘值为124~136,这说明了什么?;油脂名称; 3、酸败;影响油脂酸败的因素;油脂酸败的后果; 中和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KOH的毫克数称为油脂的酸值。酸值大于6.0的油脂不宜食用。;不同油脂的皂化值、碘值和酸值不同。他们是分析油脂品质的3个重要指标,常见的油脂的正常值如课本表9-2所示。
国家对不同油脂的皂化值、碘值和酸值有一定的要??,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油脂才可供药用和食用。;第二节 磷脂;磷脂最早由Uauquelin于1812年从人脑中发现,由Gobley于1844年从蛋黄中分离出来,并于1850年按希腊文lekithos(蛋黄)命名为Lecithin(卵磷脂)。
磷脂从商品化生产至今有70余年的历史,迄今认为的最为丰富的大豆磷脂是1930年在德国发现并逐步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欧美等国就开始用此类保健品,在美国,卵磷脂类保健品总销量仅次于复合维生素和维生素E而名列第三。 据资料显示,世界大豆磷脂年产量约14万吨。美国和西欧占世界大豆磷脂总产量的60%,主要生产厂家为美国和德国的主流大公司。
;1.乳化作用
磷脂可以分解过高的血脂和过高的胆固醇,清扫血管,使血管循环顺畅,被公认为“血管清道夫”。磷脂还可以使中性脂肪和血管中沉积的胆固醇乳化为对人体无害的微粒,溶于水中而排出体外,同时阻止多余脂肪在血管壁沉积,缓解心脑血管壁的压力。拿心脑血管疾病来说,日常饮食中肉类摄取过多,造成胆固醇、脂类沉积于血管壁,导致血管通道狭窄,引发高血压。血液中的血脂块及脱落的胆固醇块遇到血管窄小位置,被卡住通不过,就造成了堵塞,形成栓塞。而磷脂强大的乳化作用可乳化血管内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及脂类,形成乳白色液体,排出体外。
;2.增殖作用
人体神经细胞和大脑细胞是由磷脂所构成的细胞薄膜包覆,磷脂不足会导致薄膜受损,造成智力减退,精神紧张。而磷脂中所含的乙酰基团进入细胞间隙与胆碱结合,形成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则是各种神经细胞和大脑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可以加快神经细胞和大脑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速度,增强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
;3.活化细胞
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重任。如果人每天所消耗的磷脂得不到补充,细胞就会处于营养缺乏状态,失去活力。人的肝脏能合成一些磷脂,但大部分是从饮食中摄取的,特别是三四十岁以后。;根据醇骨架不同;一、卵磷脂;卵磷脂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人类生命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它的滋养和保护。卵磷脂存在于每个细胞之中,更多的是集中在脑及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肝、心、肾等重要器官。
;磷脂最早是由Uauquelin于1812年从人脑中发现,Golbley于1844年从蛋黄中分离出来,并于1850年按照希腊文lekithos(蛋黄)命名为Lecithin(卵磷脂)。1861年Topler又从植物种子发现了磷脂的存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