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特征与`其培养探讨.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型人才特征与`其培养探讨

创新型人才的特征及其培养研究    摘 要: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武汉大学秉承“三创”教育理念,采取开设试验班、基地班,全面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推动本科教育国际化等一系列措施,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关键词:高等学校;创新人才;特征;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6-0001-02 一、创新型人才的特征 当今时代,知识量大且交叉融合明显。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知识的传播,人们通过Internet可以了解各学科的知识及其最新进展,重大成果的发现往往非一人之力,而是团队合作的结晶。虽然创新型人才没有确切的标准,但对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大家有较为一致的价值取向。按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教授的看法:所谓创新,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创造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做出新的突破,包括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或做出创造性的应用。创新包括两种类型:发现和发明,即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事物和创造过去不曾存在的事物。也就是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并按新关系创造形成新的作品。基于这种背景,创新型人才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 知识基础宽厚,善于学习 学科交叉融合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大量的交叉边缘学科不断涌现,新的科学技术生长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科的渗透之中。因此,创新型人才除了需要扎实地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涉猎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和学科视野。同时,要善于学习,要掌握不同学科领域知识获取的方法,要及时跟踪、了解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情况,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 2. 人格独立,具有批判精神 创新型人才要有自信和独立的个性,要敢于挑战传统,有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要有批判精神,善于发现问题。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相互协作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3. 工作态度严谨,有精品意识 有了好的创意和实施方案,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注重工作品质,具有精品意识。在激烈的竞争中把一个产品、一个项目做到最好,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同时,也只有做到最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 志向远大,持之以恒 创新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所以,创新型人才要有远大的志向,对认准的事情做到持之以恒。要有坚强的意志力,面对诱惑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理想,锲而不舍,不断追求既定的目标 5. 善于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 创新计划的实施通常依赖团队协作和多种环境因素。因此,创新人才要善于与团队成员沟通,积极听取各方意见,并主动配合其他成员工作,相互补台,形成“1+1gt;2”的团队合力,共同创建实施计划的良好氛围 6. 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的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参与国际竞争已不可避免。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及时掌握国外各学科知识的最新进展,熟悉并了解国际规范和惯例,以发展的眼光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制定战略规划,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著名的博耶报告《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蓝图》提出了改革本科教育的十项措施,包括“构建新生基础和探究式的一年级教学、建立基于研究的学习模式、拆除各学科间教育的壁垒、使交流技能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等”。该报告提出的观点和措施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同,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课题的重要参考文献。武汉大学结合自身办学历史和发展目标,提出了“三创”(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跨学科复合型“三创”人才,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措施 1. 确立并践行“三创”教育理念 “三创”教育在武汉大学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1929年,王世杰校长提出“要创造一个新的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更加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在1981年明确提出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2001年,武汉大学召开合校后的第一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正式将“三创”教育办学理念写入《武汉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行动计划》。“三创”即创造、创新、创业,是一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三者都有独创性,但“创造”强调原创性,“创新”为推陈出新,而“创业”则注重把创造与创新的东西变为现实,三者结合起来,成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推动力量。“三创”教育,即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在现有教育体制和模式下,积极进行改革,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近些年来,学校秉承“三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