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区戏曲长大之我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地区戏曲长大之我见

本地区戏曲发展之我见 新疆巴州群艺馆 张江梅 我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在我们巴州,最早的京剧是由解放新疆的西北野战军二军六师文工团的京剧队的文艺战士一路演戏到了焉耆,兵团集体转业后又组建了农二师战鼓剧团。解放初期的五十年代,焉耆县还有秦腔剧团。八十年代初巴州成立了豫剧团。 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文革期间除外),这些剧团都上演了许多优秀的传统剧目和现代戏。这三大剧种在我州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现在还有健在的科班出生的专业人士,因而,在我州大力发展戏曲艺术是完全有可能,也完全可以实现。 随着当前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的铺天盖地,我们的青少年们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戏曲艺术。许多文艺专家们呼吁:“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我们应当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的确,在当前我国大力提倡挖掘和保护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之时,我们有责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将戏曲艺术在我们本地区传承下去。 本人是原巴州豫剧团的年轻演员,现在从事群众文化工作。还有当年的一些年轻演员,现在也都改行从事其他工作。巴州地区戏曲的现状是:原巴州豫剧团解散后的老演员们现在大多六十多岁,他们的爱好依旧,演唱和演出的热情不减。他们自发组织的乐队和演唱者除冬季以外在他们大多数人居住的人防小区等地进行演出。他们每个星期的一、三、五演唱京剧,二、四、六演唱豫剧。有很多群众围观,气氛很好。库尔勒市戏曲协会也有乐队,经常排练,在小区和一些小的场合举办演唱会,也很有影响。巴州现存的一个专业剧团是四运公司的秦腔剧团,有演职人员20余人。上演一些折子戏。每年演出近一百场。卖票收入不多。演职人员还要在四运的工厂里做工,基本为“半工半演”。四运秦腔剧团夏天的大部分时间在人民广场免费公演。观众很多,有许多爱好者也同演员同台演出。2008年自治区举办“新疆戏迷票友大赛”在有关组织的支持下,四运秦剧团牵头在库尔勒举办“新疆戏迷票友大赛巴州地区的秦腔选拔赛”。巴州有近百名秦腔爱好者报名参赛,老中青均有,最后选出10余名秦腔选手赴乌鲁木齐参加决赛获得非常好的成绩。 针对以上现状,本人认为本地区的戏剧事业的发展应当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列入文化艺术部门的年度计划,有领导、有组织,有正式演出的场地、舞台等,并且有经费的保障,使现在的老年戏剧爱好者的演出活动得以很好的开展。在此基础之上,重要的是能抓好青少年的戏曲教育和学习。 随着我国表演艺术以及娱乐的多元化,戏曲在文化娱乐中的主导地位,早已不复存在。如何传承和发展包括戏曲非物质遗产文化,已成为我国政府和人民亟需解决的问题。从根本上培养大众对戏曲艺术的兴趣、爱好和参与的热情,争取戏曲艺术的中兴,传承与发展尤为重要。为此,在中小学校音乐教育中普及戏曲知识、传播戏曲音乐、提高艺术素质和鉴赏能力具有必要性。 那么如何在我州发展中小学戏曲艺术教育,本人认为: 1、展示精品让学生爱戏 人们对于自己觉得“好”的东西,才会去喜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谈起小时候愿意学戏的原因,就是“觉得旦角头上的花很好看”。没有别的理由,却恰恰是最真实的反映。漂亮的“花”(即头面)可以吸引人,那么五彩缤纷的服饰、婉转悠扬的唱腔、热闹火爆的武打等等,都有引人之处,这些都是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亮点所在。我们应善于挑选,把最好的东西首先呈现给学生。 2、循序渐进让学生懂戏 据我了解,许多学生不喜欢看戏,主要是因为不懂,要让学生“懂”,就必须首先从学生所熟悉的、可以接受的地方出发。在题材内容方面,戏曲与语文课本的联姻是首选的好方式。如根据鲁迅的小说《祝福》、《孔乙己》改编的越剧《祥林嫂》、《孔乙己》,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京剧《将相和》,根据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改编的京剧《刘兰芝》,以及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编的豫剧《花木兰》等。进一步还可以扩大到学生熟悉的文学名著与历史人物。在时间篇幅方面。先挑短小精悍的折子戏,再过渡到整台的大戏甚至连台本戏。 3、通过教唱,亲身实践让学生演戏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亲身实践,学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可是戏曲考究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步法可不是一朝—夕学得来的,太繁难了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运用多种手段由浅入深让学生去体验。 4、理论提升让学生赏戏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工作者最忌的是空洞的说教,而戏曲恰恰提供了寓教于乐的极好方式。如京剧《将相和》称赞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蔺相如,他“宁肯让廉颇,不愿亡赵国”,终使将相和睦,维护了国家的强盛;《满江红》、《杨门女将》歌颂了岳飞、杨家将的精忠报国、奋勇杀敌;《三娘教子》教育人们要好好读书、奋发自强……这么多有意义的题材会在学生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