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家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想对高职和谐生态课堂的现实意义.pdf
教学研 究
儒家 “天人合一,知行合
,,
— . — — — — — ▲ 思想对高职 “和谐生
态课堂”的现实意义
一 文/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张平
摘要:本文探讨 “天人合一”、 “知行合一”和谐教学观下的课堂生态研究,通过挖掘 “合一”
中的人文价值,研究教育的 目的及人才观。同时在 “和”与 “合”传统思想下探讨高职 “和谐生态课
堂”的构建及意义。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知行合一 和谐生态课堂
1.中国儒家传统的 “和谐思想观 “和 ”最早来源于 《周易》: “冲气以为
儒家最为核心的思想是 “中庸”,所谓 中 和 ”。我们可 以理解为 阴阳调和或者 阴阳协
庸,不是无作为,而是恰到好处,不足为缺 , 调 。其实,儒家著作 中多有 “和谐 ”思想的
过犹不及,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就是不多不少 言论 ,孔子 日 “君子和而不 同,小人同而不
刚刚好,其实,这就是和谐的本质。 《管子》 和”。 “和而不同”主张事物多种多样、彼此
有文 : “畜之以道民和,养之 以德则 民合 。 不相同但和谐; “孔孟 ”并称的孟子提 出 “天
和合故能谐 ,谐故能辑,谐辑 以悉,莫能伤 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这里的 “和 ”
之。”这是 “和 ”与 “谐 ”两个字最早出现在 也是之和谐 。
文献中的记载,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说有道德 儒家思想在 中国已经存在两千五百多年 ,
就能 “和、合 ”,用 “和 ”为因,用 “合”为 事实上,儒家思想的核心已经潜移默化为中华
果,也就是说 “和合 ”了就到达 “和谐”了, 名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比如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
和谐就可 以协调各种因素、从而协调各方面的 谐精神理念为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种
力道。 思想的解读并非完全统一,而是指各种事物之
中国包装2017.3I59
教学研 究
间协调、有序、并行的发展状态,在多样 中寻 突出了 自我人生修养的重要性。事实上 ,儒家
找同意,从和却不尽相同中达到美好。 教育充满整体意识 ,既强调 了个人修养 的重
孔孟儒家思想 阐明了和谐的本质特质 , 要 ,又提倡个人与社会统一,积极入世从而达
孔子又进一步谈及了如何实现 “和谐 ”的主 到 “修身、齐家 、治 国、平天下 ”的整体 目
张:子 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指待人 的,我们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不正是强调教
如 己;他又说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 育中的人文教育?并不单纯指认书本,注重受
人 ”,意指 自己想生存也帮助别人生存 ,自己 教者做事能力,教会如何学生做人而非只限生
要发展也帮助别人发展;至于孔子提出的 “有 存 。
教无类 ”教育观,更是表现 出 “人人都有同等 在对 “天人合一”的研究中,各种观点的
机会受到教育”的和谐思想。换言之 ,孔子提 共 同点是重和谐,我们可以把这种 “和谐 ”归
出的这种顾及他人、念人如 己,正是解决矛 纳为三种:自然的和谐、人 自身的和谐 以及天
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 人之和谐,而在中国的传统儒家教育中,各种
儒家教育思想的特征之一也是它 的和谐 和谐的终极 目标就是 “天人合一”。
性 ,无论是 “天人合一 ”还是 “知行合一”, 不仅传承至今的儒家思想注重和谐,当代
都体现出整体和谐性 ,也只有 “和谐 ”最终才 的教育理念中其实也一直贯穿和谐,比如:教
能走向 “合一”。 育 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和谐,教育功能和作用的
2.儒家 “天人合一对高职教育的 和谐,教育结构和实施 的和谐,也包括教育者
正面意义 和受教者的和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