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的饮食.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性病的饮食

慢性病的饮食 主讲:黄敏 根据卫生署统计,近年来国人十大死亡原因以慢性疾病为主,例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等。这些原本是老年人容易患的病,但随着现代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的不科学,很多中年人甚至是年轻人都有了慢性疾病的征兆。 健康人的每日饮食指标 维持理想体重 理想体重如何计算?身高(公尺)的平方× 22=体重理想值,理想值的正负10% 内皆为正常范围。 均衡摄食各类食物 每天应均衡摄取摄取五谷根茎类、奶类、蛋豆鱼肉类、蔬菜类、水果类及油脂类等六大类食物。 三餐以五谷为主食 米、面等谷类食品含有丰富淀粉及多种必需营养素,是人体理想的热量来源,应作为三餐的主食。 尽量选用高纤维的食物 含有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可预防及改善便秘,并可减少患大肠癌的机率,也可控制血胆固醇,有助於预防心血管疾病。 少油、少盐、少糖的饮食原则 多喝白开水 水是维持生命的必要物质,可以调节体温,帮助消化及吸收,运送养分,并可以预防及改善便秘。每天应摄取约1500~2000㏄的水。 饮酒要节制 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饮食的注意事项: 三餐 饮食安排应少量多餐,避免过饱 低盐 每人每天吃盐量应严格控制在2-5克,即约一小匙。咸(酱)菜、腐乳、咸肉(蛋)、腌制品、皮蛋、空心菜等蔬菜含钠均较高,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高钾 富含钾的食物进入人体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可以多食用。这类食物包括豆类、冬菇、黑枣、杏仁、核桃、花生、土豆、竹笋、瘦肉、苋菜、油菜及大葱等 鱼 不论对哪种高血压患者,鱼是首选的,每星期吃一次鱼的比不吃鱼者,心脏病的死亡率明显低。 高血压 果蔬 每天人体需要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可以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来满足。 补钙 多吃些富含钙的食品,如黄豆、核桃、牛奶、鱼虾、红枣、紫菜等。 补铁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铁低于正常,因此多吃豌豆、木耳等富含铁的食物,不但可以降血压,还可预防老年人贫血。 饮水 每天用4-6克茶叶(相当于2-3杯袋泡茶)冲泡,长期服用,对人体有益 。 高血压 茶疗法 荷叶、莲心、草决明、枸杞等泡茶饮用,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食疗法 海带、苦瓜、香菇、鲜竹笋、黑木耳、西红柿等均有降压作用。附食谱 高血压 食疗法食谱(部分) 海带玉米须 海带、玉米须。海带30g洗净后切成细丝,玉米须略冲后,与海带丝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煮成汤食之。 苦瓜芹菜 芹菜、苦瓜各适量。将芹菜去叶后洗净切成丝,苦瓜去瓤后洗净切成丝,然后用素油一起炒食。 香菇 香菇,瘦肉各适量。将香菇洗净,瘦肉切成薄片。葱、姜末炝锅,肉片略煸加清水或鸡汤后,和香菇煮熟调味服用。 鲜竹笋 鲜竹笋适量,清水炖服。 黑木耳 黑木耳6g,洗净,清水浸泡l夜,放锅内蒸1小时,再加冰糖适量,睡前服。 鲜西红柿 将西红柿洗净,蘸白糖每早空腹吃。 高血压 高血压的预防 中午小睡 工作了一上午的高血压病患者在吃过午饭后稍稍活动,应小睡一会儿,一般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老年人也可延长半小时。 晚餐宜少 晚餐食用过多导致胃肠功能负担加重、影响睡眠,不利于血压下降。晚餐宜吃易消化食物,应配些汤类。 娱乐有节制 睡前娱乐活动要有节制,如下棋、打麻将、打扑克等要限制时间,要学习控制情绪,不可过于认真或激动,否则会导致血压升高。 睡前泡脚 按时就寝,睡前用温水泡脚,然后按摩双足心,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解除一天的疲乏。尽量少用或不用安眠药,力争自然入睡,不养成依赖催眠药的习惯。 缓慢起床 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应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伸一下懒腰,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张力,以适应起床时的体位变化,避免引起头晕。然后慢慢坐起,稍微活动几次上肢,再下床活动,这样血压不会有太大波动。 糖尿病 糖尿病几大误区 误区1:糖尿病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事实上,糖尿病最终致人死亡的可能性要高出乳腺癌和艾滋病。 误区2:吃糖太多引发糖尿病。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吃糖多会得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极为复杂,涉及遗传、感染、基因变异、环境、饮食等因素,至今未被医学界完整清晰地阐明。因此,不可将糖尿病与吃糖太多简单地画等号。 误区3:肥胖引发糖尿病。体重指数(BMI)超过25只是引发糖尿病的诸多危险因素之一。有很多体重超重的人身体完全健康,一些体重正常的人却得了糖尿病。 糖尿病 误区4:患上糖尿病就意味着饮食要异于常人。其实,不论健康人还是糖友,都需要健康的饮食,即选择低脂、营养全面、热量适中的食品。 误区5:一诊断糖尿病就要打胰岛素。1型糖友的确需要这样治疗,大部分2型糖友只需通过合理饮食、规律的锻炼和口服药就能控制。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