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箱构造
机箱构造
百度空间 | 百度首页 | 登录
南方走到北方
南方走到北方,寻找一个理想。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
查看文章
IBM机箱结构
2008年07月01日 下午 12:54
开创经典的IBM XT结构时代 - PC成了年度人物
一谈到机箱,就不能不谈PC(个人电脑),而一谈到PC,就不能不谈到PC的发明者IBM。正是因为IBM发明了PC,并且把它推向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角落,我们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说:是IBM PC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创世纪的产品――IBM PC
1981年8月12日,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日子,IBM正式发布了历史上第一台PC,从此人类就进入了个人电脑时代。PC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角落,试想一下在今天,如果没有PC,世界将会怎样?让我们再看看这个创世纪的产品——IBM PC。
始于1981年第一台IBM PC的问世。IBM先后推出过的主力产品有PC/XT、PC/AT、PS/2系列,以及PCjr、PS/1等辅助产品。在这期间IBM在台式机技术上有过“微通道架构”的尝试和波折,但是台式机的组件和功能最终走向标准化,在外形上也趋于稳定。
IBM PC之父埃斯特利
IBM PC后来居上——其实早在1976年3月Apple公司就发布了Apple I型微型计算机,后来Apple I的改进机型Apple II风靡一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表现。直到1980年7月IBM PC之父埃斯特利奇带领一个负责“跳棋计划”的13人小组秘密来到佛罗里达州波克罗顿镇的IBM研究发展中心,才开始研发后来被称为IBM PC的产品。1981年8月12日,埃斯特利奇在纽约曼哈顿中心区沃尔夫饭店底层的礼堂宣布IBM第一台PC诞生。这是个开创计算机历史新篇章的伟大时刻。第一台IBM PC采用了主频为4.77MHz的Intel 8088,操作系统是Microsoft提供的MS-DOS。IBM将其命名为“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不久“个人电脑”的缩写“PC”,成为所有个人电脑的代名词。有人说:PC的历史就是IBM 80年代的历史。
1982成为IBM PC展示其巨大魅力的演出年度。IBM原来预计在一年中售出241683台PC,然而用户的需求被大大低估了,实际上一个月的订货量就超出了预计。这一年IBM PC共生产了25万台,以每月2万台的速度迅速接近Apple II的产量。采用开放的系统,是PC迅速称雄最关键的一步棋。第一台PC采用了总线技术和零散的部件(即“开放标准”),IBM还公开了PC除BIOS之外的全部技术资料,并通过分销商传递给最终用户。这一系列开放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个人电脑的发展,同时也给兼容机制造商开辟了巨大的空间。
1983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破天荒地将PC列为“年度风云人物”,《时代》周刊写道:“有时候,在一年中最有影响力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过程,而且整个社会都普遍认定,这一过程将改变所有其它的进程。……因此,《时代周刊》将PC选定为1982年的年度人物。”
IBM在1983年3月8日发布了PC的改进型IBM PC/XT,凭借XT,IBM市场占有率超过76%,一举把Apple挤下微型电脑霸主的宝座,当时的占领PC市场的除了IBM公司,还有7家小公司。由于IBM所占市场份额巨大,所以有人称PC市场是IBM和7个“小矮人”。
机箱“单飞”的AT结构时代 - 兼容机概念出现混淆
1984年8月,IBM推出更先进的IBM PC/AT结构,支持多任务、多用户,增加了网络能力,可联网1000台PC。至此,IBM彻底确立了在微机领域的霸主地位。
一台286诞生,IBM出品,从此PC进入了普及年代。
1987年4月,IBM推出基于386的IBM Personal System/2(PS/2)个人电脑系列。从这款产品开始,3.5英寸软盘驱动器成为PC的标准配置。而由此兼容机的概念也随之盛行。
其实这个称呼,在现在看是显得有点混乱了。“兼容机”这个概念是80年代PC刚出现的时候,用IBM机器作标准来区分的,IBM的机器称为标准AT机器,其他所有的能和它提供相同功能和交换文件处理的,无论有没有牌子都称为兼容机。
国内较早的品牌机
但到了90年代,慢慢就把打上牌子整机出售的都叫品牌机,把自己购买配件或装机店推荐配置组装的电脑,都称为兼容机了。中国国内其实没有一家可以算真正PC品牌机制造商,包括联想和方正等,因为电脑核心技术都控制在美国、日本等国家里,生产线也多在外国,国内的基本是来料加工和组装,然后打上自己的品牌出售。
而这个时候,机箱也被单独列出成为了采购单上的产品。可当时的机箱并没有什么选择空间,兼容机箱生产厂商也都按照IBM XT标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