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猪苓栽培技巧
猪苓栽培技术
1、菌种:猪苓的菌核依其生长年限及成熟度,分为老苓、黑苓、灰苓、白苓四种。老苓、黑苓、灰苓均为商品苓,一般作中药材进行加工利用,或直接作为中药入药,或进行提取生产成药;黑苓也可直接入药或制成药;一般无性栽培时,多用灰苓作种,有时也可用黑苓,白苓系新生的嫩苓,生活能力极差,一般不宜作种用。有性栽培即使用猪苓菌种进行栽培,详见后述。
栽培猪苓的另一必不可少的菌种就是蜜环菌,一般可使用蜜环菌种直接伴栽,也可先培育菌材,然后播种猪苓,两种方法均可。蜜环菌种及菌材的培育技术可参考天麻栽培技术。
2、猪苓无性栽培:系指苓种不经过有性育种(繁种)阶段,而使用猪苓菌核即其苓块组织直接播种的栽培方式,生产上一般使用灰苓作苓种用于栽培,基本程序及操作规程如下:
(1)栽培季节:除土壤冰冻无法下种外,其余季节均可实施栽培,尤以每年11月至来年5月为最佳。
(2)栽培场所:半阴半阳的山坡上、树林下、苗圃林荫下、葡萄架下、果树下、普通闲置平房、防空洞、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废弃山洞、闲置养鸡棚、废旧砖瓦窑等场所均可,但要求栽培场所内在汛期不得长期积水。
(3)土质要求:室外栽培时,最好选腐殖土层较厚或偏沙性土质,但底部为偏粘性的土质,该类土质养分充足、通透性好、利于排水,或者其底部粘性土质又利于保水保肥,防止流失。室内栽培时应予调配沙土,腐殖土可直接使用,也可按土沙7:3比例混匀后使用;腐殖土资源缺乏地区,可使用菜园土或蔬菜大棚土与河沙按6:4比例混合使用。注意覆土材料应使用药物处理后再予使用。
(4)苓种选择:使用灰苓或黑苓均可,一般可选100克以下的猪苓菌核,但生产中往往难以满足要求,故可将大块菌核从其离层处掰开,或者从其延伸生长的细部掰开,使用均匀的50~80克苓种,应注意菌核自身无病、无虫、色泽正常、无碰痕伤斑等,每平方米栽培面积准备1千克左右。
(5)蜜环菌选择:使用蜜环菌种加段木栽培时,选用优质、健壮的蜜环菌种2瓶、鲜(湿)段木40~50千克;或者菌种1~2瓶、菌枝3~5千克、段木40~50千克;使用菌材直接栽培时,每平方可准备菌材45~50千克。
(6)树叶准备:凡是阔叶树种如杨、粟、柳、桐、果树等树叶均可,用量按栽培面覆盖10厘米厚的数量准备,一般可用干树叶堆集后喷水,使之充分湿润、软化为宜。
(7)栽培沟(窝、畦)修建:
室内栽培:可使用空心砖或红砖之类“干打垒”形式砌高约40~50厘米,宽100厘米左右,长度不限。底层垫沙土(见土质要求)30厘米厚,对畦内喷洒800倍多菌灵(粉剂),进行杀除杂菌,2~3天后即可用于栽培。
室外栽培:在山坡上可选20~50度的土山坡,挖深30~50厘米、长宽约1米左右的栽培坑,并将坑底挖松约20厘米左右。注意要点:一是要有适当遮阴度,最好在6~8月份时遮阴度在60~80%,以免土层直晒后水分大量流失,使热量传导至坑内,影响猪苓及蜜环菌的生长或生存。二是坑深以斜坡下部的深度为准。
在林荫下、果园内、平地上的栽培:可挖深30~50厘米、宽60~100厘米、长度不限的栽培沟。
在裸地上或遮阴度严重不足的平地上栽培:栽培沟可参照林阴下挖建,可以采取种植南瓜、丝瓜等长蔓植物遮阴的方式,也可在栽培沟表面覆以秸秆、杂草予以遮阴。总之,以尽量减少地表水分蒸发为目的。
平地上的栽培,关键的要素是选择的地块应尽可能达到既保水、又不积水的要求,这就要求该地块的土壤质地应疏松、但又不是漏水漏肥的纯沙质土,并且在汛期土壤渗水性较好、地表不形成积水,具体可根据情况考虑选择。
在防空洞、山洞、地下室等场所的栽培:可参考室内栽培方式进行。
(8)苓种选择;一般应使用100克以下的灰苓作为苓种,最小为30克,大者亦不超过100克;没有灰苓时,可使用黑苓,但需进行掰块,一般每块可控制在70~120克左右。注意要点:仔细检查,用作苓种的灰苓或黑苓,块不得自身携带病菌及害虫类。
(9)栽培操作:使用蜜环菌菌材栽培:在栽培畦(窖、沟)底排放一层间隔7~15厘米的菌材,有条件者可先铺一层2~5厘米厚的树叶,然后即排放菌材,填充沙土,与菌材持平,采取大约平均分布的办法,在蜜环菌菌索较多处排播苓种,一般每平方面积上可排播10个左右,并注意苓种之间的距离应基本差不多。播上苓种后在上面撒铺一层已经预湿的树叶,约2~5厘米厚度即可;然后再排放一层菌材,填沙土至与菌材持平后,再播入10个左右苓种,要求同上。撒铺一层树叶后,填沙土约15~20厘米厚度稍拍实。山坡上栽培时,应使栽培窖表面稍有凹陷,以便尽量接收雨水,并同时使周边植被茂盛,既保持水土,又使之遮阴。在林地、果园等平地,则应根据土质、地形以及季节等合理确定其凹凸,比如土质偏砂性时,适当使之凹陷,土质偏粘时,则应适当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