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块体北-东边界活动构造带运动学转换与变形分解作用.pdfVIP

川滇块体北-东边界活动构造带运动学转换与变形分解作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川滇块体北-东边界活动构造带运动学转换与变形分解作用.pdf

Vol. 30 , No. 1 第 30 卷第1 期 地震地质 Mar. , 2008 2∞8 年 3 月 SEISMOLOGY AND GEOLOGY 川滇块体北-东边界活动构造带 运动学转换与变形分解作用 陈桂华1) 徐锡伟1 ) 闻学泽2) 王亚丽3) 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 2) 四川省地震局,成都 61∞41 3)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 1 ∞045 摘 要 青藏高原周缘活动构造带的定量运动学研究对于理解整个高原演化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利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和区域气候-地貌-构造对比分析的年代学方法,获取了川滇块体北-东边 界活动构造带内主要断裂的运动学定量数据,发现多个断裂段作为走滑活动为主的断裂在局部存在 中心对称的倾向滑动分量。据矢量分析方法,将川滇块体北-东边界活动构造带及其相邻块体作为 一个区域性构造系统,利用构造带内主要断裂的运动学定量数据,分析了构造带横向上的构造运动学 转换关系和纵向上的变形分解作用,确定出贡嘎山隆起区存在 6.2m即鱼的具有透入分布式的垂直隆 升速率、安宁河谷东侧台地内侧存在倾滑速率至少1.45mJnl鱼、以逆冲为主的活动断裂。定量地建立 了川滇块体北·东边界构造转折带和东边界构造带的变形分解模式,进而建立了川滇块体北-东边 界活动构造带及其相邻块体组成的区域性构造系统的定量运动学模型。 关键词 川滇块体构造运动学变形分解作用构造转换定量模型 中图分类号:因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 -4967(2008)01 -0058 -28 0 引言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第3 极,是新生代时期重大地质事件的产物,成为现代地球科学的前缘 阵地,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影响涉及地质、地震、地貌、气候环境、地球动力学等学科(李吉 均, 1983 ;罗焕炎等,1992; 朱元清等,1993 ;郑剑东,1993 ;孙鸿烈,1996; 王跃等,1996; 肖序常 等,1998; 刘晓东, 1999 ;潘裕生, 1999 ;郑度, 2000; 刘巢等,2001 ;肖庆辉,2002; 郑度等, 2004) 。青藏高原作为一个巨大的地球内外力作用系统,对其进行各种精细的解析性研究是获 取整体认识的基础。青藏高原周缘地质、构造、地貌研究就是其中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前人对青 藏高原东缘的地质、活动构造、地貌研究做了比较多的工作(李坪,1993 ;唐荣昌等,1993 ;李天 捆, 1997 ;徐锡伟等,2003a; He et al. ,2006) ,整体上研究比较深入。随着现代技术方法的提高 和各种理论认识的深化,青藏高原的构造、地貌研究仍有很大的工作空间。 川滇块体北-东边界活动构造带是指川滇块体与其北部的川青块体(巴颜喀拉块体)和东 〔收稿日期) 2∞8 -02 -25 收稿,2∞8 -02 -29 改囚。 〔基金项目〕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DFIGCEA060712) 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 目 (2∞4CB418401 )共同资助。 1 期 陈桂华等:)11 滇块体北-东边界活动构造带运动学转换与变形分解作用 59 部的华南块体之间的边界构造带,构造带内主要断裂带有鲜水河断裂南段、安宁坷断裂北段、大 凉山断裂北段等,在构造带的北-东转折带是强烈隆升的贡嘎山隆起。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 来,众多学者对鲜水何断裂带和安宁河断裂带的活动形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基本句画出 断裂带的几何学特征(闻学泽等,1985; 赵翔, 1985 ;邓天岗等,1986; 钱洪等,1988 ;邓天岗, 1989; 唐荣昌等,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