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上海吏员姚廷遴日常生活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初上海吏员姚廷遴日常生活探讨

清初上海吏员姚廷遴的日常生活研究   摘 要:本文以清初上海县衙书吏姚廷遴的自撰年谱《历年记》为主要线索,探讨其日常生活状况。姚廷遴出身望族,明清易代之际家族败落,为振兴家业而屈身县吏十余载。但作吏生涯却并不如意,基层衙门的日常工作在很多时候繁重而辛苦,并且时常面临着被长官责罚的危险。清人多强调吏胥的贪诈,通过复原姚廷遴为吏的生活原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基层公职人员形象。这或许是一个案,但提示我们要客观地对待历史文献中有关吏胥充满偏见的记载 关键词:吏胥;姚廷遴;日常生活;《历年记》 在清代,吏胥阶层是一个规模庞大的职业群体,实际数量可达上百万。他们是朝廷各项政策、政令的具体执行者,是官府施政的重要依赖。而时人却轻吏贱吏,在官绅眼中,吏胥多是出身低贱的市井无赖之徒,为营私射利而进入衙门,舞文弄法、害民病官。这一印象几成共识,却不无重新检讨的必要。本文以清初上海吏员姚廷遴的自撰年谱《历年记》为中心,通过复原其县衙作吏的生活原貌,反思清人认识的偏颇 1 繁重辛苦的日常事务 姚廷遴(1628-1697),字纯如,明末清初上海人,出身于望族之家。幼时家境殷实,受过比较完整的教育。13岁时父亲去世,因家庭纠纷和无人管束等因素,学业荒废,未能走上应科举做官的道路。其后上海陷入明清易代之际的混乱当中,世家望族大量没落,姚氏家族受官兵洗劫,家产几乎荡尽。在清军攻下江南的顺治二年(1645),姚廷遴18岁,不得不独立自谋生计。他尝试经商、务农,都未能使经济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顺治十四年(1657)姚廷遴30岁,乘着知县换届的机会,照制度规定缴纳银两进入县衙供招房充吏,开始了十余年的吏胥生涯 姚廷遴之所以选择为人轻贱的吏胥职业,熟识衙门人面、拓展人际关系网的考虑是其一,更重要的则是为了熟悉衙门的办事程序和条文律例,为日后作幕做准备。在他看来,幕友这一职业相对体面,收入也远远高于“三家村”塾师,是日后支撑门户、重振家业的不错选择。然而从吏生涯并没有带给他愉悦的体验,反而觉得“自此沦落十五年,后悔无及”。[1](p74-75)这与清初江南基层吏员的日常生活状态有着莫大关联 清代官方对“吏”的界定是:“在官之人以治其房科之事”[2]。各房书吏的常规工作,正如雍正元年上谕所说,主要就是“缮写文书,收贮档案”[3]。但从姚廷遴的经历可以看到,书吏的工作并不仅限于此,因州县事务千头万绪,繁琐异常,吏胥某些时候承担的工作也是繁多而辛苦。吏员工作范围并不限于衙门内部,受长官派遣出差办理各项事务很常见。顺治十五年(1658)四月,身为供招房吏的姚廷遴就和大兄一同前往苏州,为江宁巡抚张中元贺寿;九月,又同大兄前往嘉定,“为抚台荐于宋知县抽丰故也”。[1](p75-76)对于初入衙门的姚廷遴来说,供招房的工作还算悠闲,不过此后兵房、工房繁重的工作负担却让他备尝艰辛 顺治十六年(1659)八月,姚廷遴改入兵房。然而由于顺治朝多有军机重务,非同小可,为地方驻军提供军需的责任就落在兵房吏的身上,搞不好就会有性命之虞。姚廷遴自称“心粗胆大,略无畏忌”,才得以勉强支应。[1](p77) 这年十一月初七日,姚廷遴随知县陆宗贽往松江府城,迎接迟盐院考察。初九日刚回到县城,不料苏松提督马逢知到吴淞,要上海县供应过浦滩船50只,夜不收(马提督军队中的哨探)已经在县衙里等着姚廷遴。因知县尚未从府城回来,暂时无人做主,姚廷遴不得不自己去提拿船只送往马提督那里。他找到六七十只渡船,半途却因为没有押差,船户竟“四散摇去”,叫唤回来的仅有二十六只。姚廷遴当晚前去面复马提督,几乎受累,马提督下属对他说:“十六日老爷准要过浦,五十个舡,少了一个砍你的头”。姚廷遴只好星夜赶回上海,这时知县已经回来,于是重新出牌,派定船只。十五日到界浜渡口扎营,牟参将又要求姚廷遴船内要垫草,姚廷遴只得将近岸人家的稻草搬抢过来。姚廷遴奔波数日,几番辛苦,提心吊胆,幸得20两的报酬,然而并不是每次都能这么好运,在此后很多情况下姚廷遴不得不自掏腰包以补费用不足的部分。经此一番折腾,在兵房仅干了三个多月的姚廷遴再不愿做,由其大伯手书一封,除去了兵房卯簿。[1](p79-80) 顺治十八年(1661)十月,新任知县王孙兰到任,姚廷遴进入刑房办事。康熙三年(1664)正月,新任知县邹宏又安排姚廷遴到工房任职,姚廷遴不愿意,结果遭到了收监的惩罚,直到二月初一姚廷遴递交了愿意充当工房吏的甘结状,才被释放。然而工房书吏承担的工作似乎更多,也并不仅限于草拟文稿、备造簿册之类的工作,各种杂务纷至沓来,包括接待上级官员巡临,负责衙署及地方公共设施如桥梁、马路的维修工作等等,繁剧琐碎,使姚廷遴穷于应付 在姚廷遴进入工房工作的这年四月,安缉大人巡临上海南汇地区,姚廷遴一人承值,“兼管供应铺设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