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番茄灰叶斑病与细菌性斑疹病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
番茄灰叶斑病与细菌性斑疹病的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特约栏目主持:李金堂
男,植物病理学博士,副教授,潍坊科技学院蔬菜病虫害研究所所长,潍坊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寿光市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能手。主要从事蔬菜病虫害诊断、防治、预测预报、植保软件开发等方面研究。主讲《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蔬菜病虫害识别及防治》等多门课程。主编出版《蔬菜病虫害防治图谱》系列丛书(共9册)。研制成功“蔬菜病虫害诊断防治实用专家系统(VDDS)”软件(软件包含千余种蔬菜病虫害及万余幅数码图片)。主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
灰叶斑病对国内传统的番茄栽培品种来说并不是主要病害,但近年来推广的一些进口番茄品种表现出对番茄灰叶斑病的高度感病性,灰叶斑病已经成为一些硬果型番茄的重要病害。2009-2014年该病在寿光市大面积暴发,由于该病以前甚少发生,农民普遍缺乏防治经验,因而防治不力,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细菌性斑疹病是近年来番茄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细菌性病害,其早期症状与灰叶斑病有相似之处,但二者防治方法区别甚大。因而将两种病害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一并介绍,以便防治时能做到有的放矢
1 症状
1.1 灰叶斑病
番茄灰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叶柄、花、花萼及茎秆等。叶片发病,初现灰白色至淡褐色近圆形小斑点,后病斑扩大,病斑中央呈浅褐色,外缘变为深褐色,仔细观察,可发现病斑表面有不规则轮纹(图1-1~1-3)。病斑边缘常具淡黄色至黄色晕圈,病斑附近叶片黄化(图1-4),叶缘稍上卷(图1-5),严重时叶片干枯死亡。湿度低时病斑常破裂穿孔(图1-6),后期病斑表面出现淡黑色霉层(图1-7,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受害茎秆及花萼出现椭圆形至长条形病斑(图1-8),同叶片相似,病斑中央颜色浅,边缘颜色深。受害花症状同花萼类似,病斑颜色较浅
1.2 细菌性斑疹病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可为害叶片、茎秆、果实等。叶片发病,叶面出现边缘不清晰的褐色褪绿斑(图2-1),继而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一般病斑外具黄色晕圈(图2-2),病斑背面边缘清晰(图2-3),田间条件适宜时,病叶率甚高(图2-4)。茎秆受害,出现近圆形或椭圆形褐色病斑(图2-5),后期病斑不断融合。叶柄发病,症状与茎秆相似。果实发病,先出现褐色针状小病斑,略凹陷(图2-6),感病品种病斑稍大
1.3 两种病害发病症状的区别
两种病害的发病症状可采用下面的诊断要点来区别
①有无病征 灰叶斑病为真菌性病害,病斑背面常有灰褐色霉层;细菌性斑疹病为细菌性病害,一般无病征
②是否穿孔 湿度较低时,灰叶斑病病斑易穿孔;细菌性斑疹病病斑一般不穿孔
③病斑特征 灰叶斑病病斑中央颜色常较浅呈灰白色;而细菌性斑疹病病斑无此特点
2 病原菌
2.1 灰叶斑病
病原菌为Stemphylium solani Weber,称茄匐柄霉,属半知菌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淡褐色,有隔膜,单生或束生。分生孢子淡褐色至浅黑色,砖格形,无喙,一般着生于分生孢子梗的顶端,纵横隔较多近似网状。有性阶段为番茄格孢腔菌(Pleospora lycopersici El. Em. Marchal),较为少见
2.2 细菌性斑疹病
病原菌为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称丁香假单胞菌番茄叶斑病致病型,属细菌
3 发病规律
3.1 灰叶斑病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或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在种子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侵染,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病菌可直接穿透植物的表皮,也可从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温暖潮湿及降雨是导致病害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尤其当土壤肥力较差、植株生长不良时发生严重
3.2 细菌性斑疹病
病菌以菌体在种子、病残体及土壤里越冬,主要通过雨水飞溅或整枝、打杈等农事活动传播。低温多雨、大水漫灌、阴天进行农事操作时易发病
4 防治技术
4.1 灰叶斑病
①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摘除发病严重叶片并烧毁。多施有机肥、叶面肥,提高植株抵抗力。大棚栽培中,定时放风,降低棚内湿度
②化学防治 a.发病前。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预防
b.发病后。可交替使用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18%咪鲜500倍液、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15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上述药剂一般7~10天喷1次,严重时可缩短为3~4天喷1次。喷雾时应做到细致均匀,叶片正面、背面都要喷到。雨后或多日连阴天后,天气晴朗时应立即喷药防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专利奖申报书.docx VIP
- 约翰克兰John Crane SE系列 培训指南.pdf VIP
- 结构化面试护士50道面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山东省三级老年病医院基本标准(2023).docx VIP
-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司马光.ppt VIP
- ancient-chinese-philosophy中国古代哲学.ppt VIP
- 4.3海-气相互作用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pptx VIP
- 砂土地基钢板桩施工振动锤选型及应用-华北交通工程.pdf
- 10SG614-2 砌体填充墙构造详图(二)(与主体结构柔性连接).pdf VIP
- 超声检测技术.ppt VIP
文档评论(0)